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中国战“疫”成功的“密码”——制度优势

2020-04-29 15:10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曾几何时,西方某些政客鼓吹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论调,但在今年疫情面前,这些论调已变得“无力呻吟”甚至“啪啪打脸”。相比中国,西方国家应对疫情的举措可谓是“漏洞百出”,疫情初期隔岸观火,现在血口喷人,指责中国信息不透明,这不仅仅是想掩盖自身防疫不力,背后还想掩盖国家制度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唯有甩锅中国,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劣势,从而稳住西方民众对制度的怀疑。再看我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经过3个月的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而成功的“密码”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制度优势的“方向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第一次全面系统概括了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其中第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中央迅速部署。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史无前例于大年初一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32个部门组成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针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严峻疫情,派出以孙春兰副总理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每天都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相继召开常委会、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等10余次会议,并前往街道小区、科研机构等调研指导,对全国疫情防控作全面部署、全面指挥。体现在地方积极响应。中央有号召,地方有响应。全国各地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应急响应,并按照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和中央双向互动、同向发力,形成既规范高效又充满活力的良性互动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体现在干部全面落实。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带队赴医院、村(社区)、超市等重点区域开展实地督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村协助防疫,机关党员开展社区“双报道”,逐栋逐层逐户摸排,全国7901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82.6亿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党旗一直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反观国外政党领导的疫情防控,美国的“盲目乐观”、英国的“群体免疫”等,都反映出国外的制度如此“不堪一击”。从最高层到最基层再到国外的实践证明,中国的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最终胜利,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制度优势的“助推器”。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调动社会各要素应对的能力,真实客观反应政治体制的优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的几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除夕之夜,450人组成的军队医疗队抵达武汉,运-20“胖妞”多次展翅蓝天运送医疗物资和军队医务人员;平时至少需要3年才能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分别仅用10天、14天建成并交付使用;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340多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逆行”而至;30余个武汉方舱医院快速建立起来……这些“小数据”,背后却是“大智慧”,各个方面都是环环相扣、有序衔接的,缺少哪个环节,医院就建立不起来,病人就不能及时收治,全国疫情就不能如此快速的得到控制,这样的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再一次让世界瞩目。反观国外,众多国家护士辞职旷工、美国海军医疗舰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等行为,制度的孰优孰劣,立见分晓。从1998年长江洪水到2003年非典疫情,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一次次大灾大难,中国都显现出了高超的统筹安排能力和强大的基础建设速度,这样的制度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的。

人民群众至上是制度优势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色就是人民性。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地严格按照“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原则,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舍财要命”,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部免费治疗,媒体预计每人花费成本约25万元,为国外留学生送去第一批50余万份“健康包”。反观国外,刚开始,美国只有富人才有资格进行核酸检测,说轻了是“重财轻命”,说重了则是“谋财害命”,甚至国外网友出现了确诊之后想来中国治疗这样的想法,发出了“身在中国真是幸运”的感慨;如今,美国看到中国已经夺取疫情胜利,全面转入经济社会发展,开始“眼红心急”,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顾人民生命安全也要复工复产。体现在一切依靠人民。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没有全民努力,就没有全民胜利。疫情发生后,全民积极响应,退掉回家的车票、主动待着家里,发出了“宅在家不出门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的声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表扬武汉人民在1月23日到4月7日共76天的“封城”日子中,识大体、顾大局;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社区的大爷大妈、未开学的大中学生、奔波的快递小哥等志愿者们,放下手中的碗筷、放弃亲人的团聚,主动上前、积极作为,夜以继日、轮番作战,从路口卡点到街头巷尾,从户里楼间到封闭小区,看得见人民辛勤值守的身影、听得见人民“硬核”的宣传、感受得到人民温暖的守护。反观国外人民,为了所谓的自由不戴口罩,集体游行反抗居家隔离,导致疫情迟迟没有出现拐点甚至看不到拐点。体现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至上的制度优势不仅体现在为了中国人民,更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随着我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国外疫情却持续蔓延,向意大利、伊朗、塞尔维亚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派遣医务工作者,捐赠医疗物资,介绍我国防控经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人民生命安全作出中国贡献。疫情防控再一次表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于亿万人民中的无限智慧和力量,中国的任何事情就没有战胜不了的。

强大物质基础是制度优势的“压舱石”。疫情防控是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应急动员和应急生产能力,也考验一个国家的物资基础和产业发展能力。体现在工业基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起着及其关键的作用,比如,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不仅仅体现全国一盘棋的动员能力,更体现能够快速生产需要物资的强大基础,中国建筑、中国移动、华为、联想等央企民企,纷纷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快速集齐电脑、空调、网络、医疗设备等重要物资。又如,疫情暴发之初,面对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急度紧缺、应急物资储备库被掏一空、各大医院发出求助信等困境难题,众多企业展现出责任与担当,纷纷转产当前紧缺物资,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物资保障。体现在农业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随着多个粮食出口国宣布暂时限制粮食出口,加之前端时间多地出现的蝗灾和一段时间以来的天气异常,中国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是否需要“屯粮”再次引发探讨。实际上,这种忧虑是大可不必的,近年来,我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储备充足且能够满足一年以上需求,而进口粮食占比很小,大豆、小麦等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主要是用于如饲料、啤酒等加工行业,还有少量是用于丰富国内粮食品种、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反观国外,听到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更是将超市抢购一空,粮食远远不够。中国经过70余载栉风沐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和农业化道路,这是战“疫”成功的重要一环。

“思所从来,知所将往。”中国制度之所有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缘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经过此次疫情,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制度自信,世界人民更加领悟到了中国制度的魅力。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还有很多方面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体现,比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改革创新,等等。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国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我国制度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这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维护制度权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终端见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制度不足和问题,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确保制度全面完善、全面发展,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作者:熊川凯)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