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大动作!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影响有多大?

大动作!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2020-04-28 14:05 来源: 编辑:腾讯网 房产 浏览量:0

全国住房信息终于要全面联网了。

近日,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采集楼盘信息,实现网签即时备案,推进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全国联网,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

据了解,全国有150个重点城市被纳入推进房屋网签备案联网工作范围之内。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重点城市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已经实现全国联网。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住房贷款全国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联网,这一次推出的网签全国联网可谓最后一环,自此住房交易全部纳入国家监控体系之中。

这意味着什么?

其一,网签即时备案,住房网签联网,开发商的炒作游戏玩不转了。

“千万豪宅秒光”、 “富豪们戴口罩排队抢房子”、“20分钟800多套房全部售罄”……这几年,无论房价是涨是跌、市场是冷是热,这类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为楼市炒作添油加醋。

这背后正是网签滞后、监管不完善所致。要知道,房子只有经过网签,方能锁定房源。至于有多少人现场排队,有多少人签订了购房合同,都不是关键。

毕竟,雇人排队一天也花不了多少钱,而有没有签订购房合同,谁在签订购房合同,合同最后会不会取消,都存在相当大的操作空间,这就为炒作提供了可能。

根据新规,购房者签订合同后,需要即时网签备案。一旦即时网签备案,销售数据都将一目了然,所谓“抢购一空”的炒作游戏就将行不通了。

其二,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卖房者,钻空子的空间均受到限制:既减少了“一房多卖”的可能,也让炒房者的抬价游戏失去操作空间。

长期以来,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有没有即时进行网签备案锁定,“一房多卖“的现象屡禁不绝。

同时,在楼市上行期,一些炒房者先是抢占房源,随后以高价卖出所谓的“购房资格”,以加价更名的方式从中渔利,茶水费、走后门屡见不鲜,让楼市炒作变本加厉。 如果签订购房合同之后必须即时备案,那么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此外,过去由于网签信息和住房信息在各地区之间存在信息壁垒,许多城市的“认房又认贷”只能认定本地有无房源,而房贷则要看全国有无房贷。

如果网签和住房信息全都能联网,“认房又认贷”可能会拓展其覆盖范围,楼市调控将会更加精准。

其三,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楼市家底将会一清二楚,这为精准调控、一城一策提供可能。

未来要进行联网的不只是住房信息、网签信息,不只是住建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还包括与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联网,大数据全部打通之后,对房产的监管将会更加细致。

同时,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网签信息联网、房贷信息联网的推进,全国房地产有多少家底,全国究竟有多少房子,多套房的比例有多少,到底有多少房子空置,也将一目了然。

换言之,在国家眼里,你的房子是完全透明的。

这就带来两个直接影响:

一是“以人查房”已经变成现实。虽然“以人查房”不会面向所有人开启,但至少在相关监管部门那里,这些信息将会一目了然,这对部分公职人员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是为楼市精准调控提供可能,也为“一城一策”制造更多想象空间,同样也为房地产税的到来做好准备。

其四,开征房地产税在技术上已无障碍,唯一的悬念是时间。

房地产税想要顺利开征,不动产统一登记、70年产权续期、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是基本前提。

如今,这些前提已经全部具备。 早在2018年,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就已落地,而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已经覆盖到从网签、房贷到交易的所有层面,住宅70年土地产权可自动续期也已成为国家共识。

同时,据《70%财富是房产,4成家庭拥有2套房!央行报告透露多少玄机?》一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因此,开征房地产税,基本不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也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至于何时开征、如何开征,则要视楼市大环境与经济大环境而定。

毕竟,房地产税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关乎技术,也关乎经济,更关乎社会情绪。能否遏制投机炒房,能否降低房价,更是备受关注。

显然,楼市如果不稳,房地产税不会轻易开征,否则容易导致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反之同理。

当然,按照此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的“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十二字方针,房产税不会一刀切,也不会在所有城市同步推进。

可以说,房地产税的推出是大概率事件,但房地产税落地,还需要一定时间。(文|凯风)

原文地址:https://new.qq.com/omn/20200428/20200428A06L5600.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