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种管线在地下“安家”上半年南京新建综合管廊4.7公里
让各种管线在地下“安家”
(通讯员 宁建轩 记者 张瑜)近日,南京江北新区的绿水湾路—浦滨路—兴隆路段综合管廊投入运营了,这段位于江北新区城市地下隧道空间的综合管廊“收纳”了各种地下管线,让城市地下空间“井然有序”。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南京累计新建南部新城片区、扬子江大道、麒麟片区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达4.7公里,全市已形成管廊主体结构67公里。
△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
据介绍,江北新区共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241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约60公里,本次投入运营的是绿水湾路—浦滨路—兴隆路段综合管廊。这段综合管廊位于城市地下的隧道空间,让原来在地上或者空架的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等各种管线“住”在一起,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段综合管廊里的“房间”可真不少,管廊内部综合舱、燃气舱、电力舱独立分隔,其中电力舱高3.3米、宽2.6米,两侧架设有上中下三层电缆,顶部安装有远程自动控制的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设备,保证管廊运营安全。其中,高压电力线路是电力舱的主要“住户”,也是江北新区最主要的一条供电主干线。综合管廊启用后,高压电力由原先的架空线输送转移至地下运行,得益于这项全国最大规模的高压电力缆线入廊工程,浦滨路、绿水湾路、兴隆路、万寿路沿线共释放土地约500亩。
△综合管廊施工现场
这段刚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穿越城南河、浦口大道等节点,如何保证“零泄漏”呢?据介绍,综合管廊采用国内首创、全国直径最大的钢筒混凝土顶管双线管廊,可承受超高的外水压力,保证管廊主体安全。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顶进施工时外部泥沙进入管道,从而保证长距离、大口径JCCP的顶进施工质量,消除常规大口径混凝土顶管易漏水问题。
综合管廊运维平台运用了“智慧管家”打理。管廊顶端布设了摄像头、烟雾感应器、定位系统、预警系统等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以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建立综合管廊运维平台。同时,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江北新区还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在部分路段内设置独立雨水仓、排放仓,通过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功能,提升片区雨水收集排放能力。
△管廊智慧化管控运维平台
未来,南京这样的综合管廊将越来越多。来自南京市建委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南京市累计新建南部新城片区、扬子江大道、麒麟片区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达4.7公里,累计完成设备安装6.9公里,全市已形成管廊主体结构达67公里。
(南京市建委供图)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