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2020-12-02 15:23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还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政府报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乡村振兴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思想,乡村振兴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更强调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构建与创新,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更好的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实现振兴梦想。

一、乡村振兴面临的制约因素

1.土地性质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离不开土地,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及配套发展也离不开土地,但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大量山林、非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范围,农业产业经营业主无法获得生产设施用地,土地得不到释放制约发展。

2.人才资源制约。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大、见效慢、效益低,农村大量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大多数农业在劳动力资源、科学管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严重不足,地力产出效益更低,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3、产业规模制约。大多数农村未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耕种,龙头企业引入困难,缺乏龙头企业引领,难以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4、经营方式制约。土地确权到户后,大多数农业都是农民自给自足或者自产自销,没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经营,缺少“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商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二、对策与建议

1、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明确土地权属,对农用地、宅基地、山林地、道路等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资格权等进行明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建设用地进行整合管理或集中流转,为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在尊重民意基础上,分步实施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设施农用地空间,结合实际,以农机农具的存放、农产品的初步处理、仓储等为主要用途,以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为基本前提,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不需落实占补平衡,为农业主生产经营提供用地保障;加大旅游用地政策供给,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潜力最大、发展最快的板块,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计划指标。

2.创新人才机制,留住一批青壮年。通过加大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力度、搭建青年返乡创业平台、加大选聘退役军人当村官、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组织区域内人才队伍帮带育等方式,大量培训当地村民,广泛聚集基层干部、退休老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专合组织负责人、新乡贤等人才资源,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3.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保障,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尝试建立合作社、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以集体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生产协作、社会交往与习俗活动,做实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框架和界线,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理顺机构与人员,搭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构 ,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运行制衡机制,带动村民奔康致富、获取集体经济收益。

4.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特别要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农业经营不能再是简单的自产自销了,是要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教育等多元需求为主,培育“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家庭经营性农庄”规模化多样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宽,与商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形成农业新型业态。

5.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提高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作者:李娜)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