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低保政策岂能优亲厚友

低保政策岂能优亲厚友
2021-02-07 15:32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1 月初,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黄庄村村民周某国向本报读者热线 ( 025-84701119 ) 实名举报 :" 我手受伤,家庭困难,申请低保一直批不下来。可村干部优亲厚友,给全村 11 户不符合条件的村民办低保。如有低保户儿子开公司、资产超千万元,自己却吃了 11 年低保;还有村干部的亲戚夫妻俩都是吃低保的 ……" 他列举了 11 户 " 低保户 " 其实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具体情况。从去年 7 月起,他先后向淮安区民政局、淮安区纪委反映举报,至今没有结果。那么,周某国的举报属实吗?(2月5日,新华日报)

所谓低保,就是最低生活保障,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住房或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村)民,这些群众家庭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低保人员有农村群众,也有场镇居民,不管那类居民,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换句话说,凡是不符合条件的,则不能领取,已经领取的,自然属于骗取或者误领一类,应该退出所领取补助金,并从人员名单中删除,予以正本清源,以惠及民生、解决民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平正义。

但是,在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的黄庄村,却被举报有11户人不符合条件,但是在领取低保金,这些打了引号的“假低保户”中,据说有家人开公司、资产超千万的,有村干部的亲戚,还有的“白吃”低保已经达到11年,一人一年千元,11年就是万余元,一家人要是有几个人,就冒领专项资金数万元,这些救急救穷的钱,被不贫困的人冒领,显示公平正义。经抖音传播后,实在令人感到震惊。

震惊的不只有网友,还有江苏新华日报的记者,记者带着疑问到黄庄村的麻将馆、村、镇、民政局去明察暗访,果真属实,其中一名叫周某元的“假低保户”,其吃低保的原因是“肺结核”,但在暗访中村民反映的情况是,周某元几乎每天都要去打麻将,“看上去气色红润”,每天抽吸10元以上的香烟二包以上,完全不像肺结核病人,而且发现他时其面前叠放着百元、十元纸币、打的是赌注20元一炮的麻将,完全不像穷得饭都吃不起的低保户。进一步查,查到其儿子在四家公司注资10584万元,千万富翁的爸爸还吃低保,真是有钱人不嫌钱多。

记者到村上没有找到村干部,到该县民政局去质询“假贫困户”存在的原因,原来该区的低保核查,“区里请镇里、镇里请村里 ‘代劳 ’”,村里则是不公示名单,也不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由此让冒领成了该村的一种潜规则,而举报者长期申领低保得不到批准,也是该潜规则所产生的优亲厚友效应所导致,不是该村村干部的。

有群众在“假贫困户”冒领低保金11年后才去举报,并不是说明群众的眼睛不够明亮,而多重因素所致,比如,该村不公布享受低保人员名单、条件、金额,信息不对称,其他群众根本不知情;比如该区在核查低保人员真实信息的时候,该下乡镇村的干部舍不得俯下身子抓落实,而是安排乡镇去落实,乡镇又安排各村去核查,如此自己查自己的动作,暴露了监督不力,如此大的监管盲区,又怎么查出个名堂来?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地村干部为了让亲戚充分享受蝇头小利,不惜违背民生政策规定、不顾党纪政纪要求,搞了一场优亲厚友的微腐败,把民生蛋糕擅自切块给了他们的亲戚,这样的乱作为,总能不让该享受而未享受政策的群众生气!

所幸的是,时下网络媒体很发达,媒体、舆论监督很犀利,11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已经曝光,就吸引了媒体记者深入基层行使媒体监督权,倒逼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民政部门有所作为,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被清退、一批乱作为不作为的责任人被处理,维护了民生政策的严肃性,彰显了从严执纪的必要性。但是,此事的处理依然不够完美,比如,举报人质疑:“低保台账一清二楚,为什么他举报半年才有调查结果?区纪委来村调查为何不找他举报人?处理结果为何不及时公开?”的确,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大大的问号,未尽事宜,还需要当地作个说明。(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