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彩礼贷”不能“贷”来婚姻幸福

2021-03-19 16:24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3月16日,一张银行“彩礼贷”的宣传海报引起舆论关注。这张海报的宣传语上写着“九江银行彩礼贷: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该产品最高可贷30万元,年利率低至4.9%。(3月17日《新快报》)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路上,一直负压前行。当然,不可否认房贷、车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压力。然而,“彩礼贷”不同于这些必须的房贷、车贷,“彩礼贷”更像是宣扬高额彩礼有“理”,看似为婚姻开了一扇窗,其实又为婚姻加上了更沉重的枷锁。结婚应该是因为爱情,如果物质过多的参与,这样的婚姻何谈幸福?如果贷款可以解决婚姻问题,离婚率怎会居高不下?所以,这样的产品不应该推广,而且要关进制度政策的“笼子”,以免走偏。

诚然,存在即需要,需要即合理。虽然各地各级政府,包括社区、村两委,为了提倡“新婚恋观”,纷纷给彩礼“设限”,有的规定“彩礼”不超过十万元,有的甚至建议“无彩礼”婚姻,但规定归规定,建议归建议,“彩礼”依然是摆在待婚青年面前的一道“坎”。“彩礼贷”,最高可贷30万元,而且年利率低至4.9%,这样的“贷款”显然不算“高息”贷款,一般的人都能承受这样的贷款。可是,这也许正是银行推出新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种“甜蜜陷阱”,让人一点点放松警惕。

无论怎样,“彩礼贷”对于婚姻而言是“拦路虎”,合理化彩礼,就是在为婚姻埋下隐患。难道离婚后还要一起还“彩礼贷”?还是“贷”着这个彩礼开启下一场婚姻?即便通过“彩礼贷”解决了彩礼的问题,但是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还的,新婚的小两口或者是男方的父母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显然不利于家庭和谐,也不利于家庭的经济建设。

此外,近年来信用贷款过度包装营销的现象屡见不鲜,也为此屡屡引发争议。除了最新出现的“彩礼贷”,还曾经出现过新婚贷、二胎贷、培训贷等等。这些银行贷款项目虽然名目上五花八门,但本质上都属于信用贷的范畴,看似凭借个人信用等很低的门槛就能够申请到,但是其背后的风险却不得不防。(文/郭静)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