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送礼让教师节变了味
别因送礼让教师节变了味
近日,深圳一中学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买礼品,教育部门回应集体给教师送礼不合规定,要求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
教育部一直三令五申,严禁教师违规收取礼品礼金,此次回应一经扩散也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部分网友表示,教师节集资送礼行为在家长群里依然十分普遍,部分家长所营造的“不得不送”的氛围不仅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反感,也给老师带来难以处置的尴尬,使简单纯粹的师生感情蒙上了一层灰尘。
“大家都送唯独你不送,到时候没有‘特殊关照’也就算了,万一老师因此‘差别对待’呢?”“可不是,还不能送得太便宜了。”上述话里,呈现出的是家长的担忧。一些父母看到别的家长有所行动便开始焦虑,这种情绪在与其他家长的接触中不断强化,最终自己被推入内卷的漩涡而不自知。网络上常说内卷,不成想,在选择给老师送礼上,家长竟也开始卷起来。
送礼之错,并非错在行为,而是部分家长送礼的意图。教师节送礼,本该是单纯的感恩行为,一张贺卡、一段视频祝福足以。但随着家长的焦虑情绪增长,使这一行为变了味。当学生对老师的祝福变成了家长对老师的厚礼,甚至互相攀比起来,竞相争做送礼发起人妄图立下“首功”,那么这份礼物就带上了浓浓的铜臭味,甚至可以说贿赂的味儿。
教师节不是“送礼节”。一方面,教师们应该懂得拒绝,不因默许助长此类不健康风气,应提前表面态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一碗水端平”,真正树立起良师益友的形象,减少家长“琢磨老师心思”的焦虑;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从盲目焦虑中看清主流,别让孩子的感恩的诚心在物质攀比中沦为尴尬的配角。教师节,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节日,以个人情感适当表达心情可以理解。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很多,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做些小卡片、小手工等送给老师,带头摆脱金钱开道、越送越贵的窠臼,在孩子纯洁的内心铺上真善美的底色,而非铜臭与人情世故的灰色。
教师不得主动收礼,家长也请不要争相送礼,多为对方考虑一些,不要亦步亦趋助长这种不良风气。在送礼方面内卷本就耽误时间、耗费精力,与其花里胡哨搞送礼,不如同孩子一起给老师一份最朴实的感动,还教师节一份原本的真情。(郑顺顺)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