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塞罕坝精神 续写新时代绿色奇迹
塞罕坝林场1962年建场,塞罕坝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时光,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如今80后、90后守林护林人,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传递塞罕坝精神,他们将用青春和热血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我们要学习塞罕坝的成功经验,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一是要敢于攻坚克难,擦亮信仰底色。林海苍翠连绵,高天白云舒卷。始建于1962年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曾是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漠沙地,如今已经是松树挺立的茫茫林海。这一切都是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勇担使命,在那塞北高原上,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擦亮信念的底色,奋勇开拓,顶着风雪,冒着沙石,垦荒植树。面对高寒地区缺乏造林经验,塞罕坝林场人永不屈服,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敢啃硬骨头,闯过一道道险隘难关,大力开展攻坚造林工程,让绿色在高原荒漠生根蔓延,数十年的坚持,终究造就了这一批林海,让塞罕坝的每一个山坡都绿起来,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那股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让更多人为中国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要发挥创新手段,点燃科技亮色。“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塞罕坝历经近60年的时间,曾经的草木不见,黄沙弥漫的场景已经无法看见,茫茫荒野变成成莽莽林海,一棵树成长成了一片“海”,在这里面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手段,点燃了科技的那一抹亮色。面对塞罕坝上高寒气候,年均气温极低,降水量稀少,导致植物生产时间严重不足,很多植物无法在塞罕坝成活,面对如何让树木存活下来的难题,塞罕坝人在理论、技术、经验等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改进传统育苗方法,开创三锹半植苗法,安装自动给水装置等新型方式,一步步攻克技术难题,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林场病虫害防治方式不断创新,塞罕坝初步建设了物联网野外监测系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三是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永葆初心本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塞罕坝近60年的巨变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听党的话,就一定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走向胜利,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精神和责任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继续攻坚克难,让更多的荒漠高原变成“美丽高岭”。进入新时代,要抓牢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在艰苦奋斗和默默奉献当中,建设起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让更多的塞罕坝都绿起来,造就更多的林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