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农耕安天下 粮稳定乾坤

2022-06-07 17:30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广袤田野,农机纵横驰骋,农民辛勤耕耘,全国粮食作物春播过九成,“三夏”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们要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保障粮食生产供应,端好我们自己的饭碗,全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被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下好政策“先手棋”,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我们面对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安全受到冲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一要加强政策支持。“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关乎民生大计、国家发展之根本,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大农业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好政策落地,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底线,实现产销平衡的稳定,保证粮食产量只增不减;同时增加农民利益,牢记谷贱伤农的道理,落实相关惠农政策,完善粮食补偿机制,实施农民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效稳定粮价,提高农民种植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二要加强田管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相关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夏粮生产情况,科学指导农户搞好田管,组织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广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宣传和推广粮食生产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户落实合理施肥、促弱转壮、防病控虫、防灾减灾,将各项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解决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要做好农业服务。“食为政首,谷为民命,”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精准补贴、技术指导、耕地轮作等手段,为农民逐步打通市场销路,让农民有稳定预期;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并以“田保姆”为抓手,开展专业社会化服务,激活农民积极性。

书写科技“新速度”,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传承千年岁月,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抓好耕地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所在。进入新时代,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作为“国之大者”的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科技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构筑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引领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产量。一要实现藏粮于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十四五”期间,我国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加快推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鼓励校企研积极开展合作,完善农业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粮食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高标准农田,为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夯实基础,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实现小农户生产成本降低、种粮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把“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二要实现藏粮于地。“地为粮之本”,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以“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不断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坚决打击耕地占优补劣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障耕地面积,确保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同时压实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实施保面积、保产量、保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种粮大户补贴和相应配套种粮补贴,激发农户耕种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绘就供给“生态色”,优化粮食生产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耕地生态环境作为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食品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经济条件改善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载体,各级党政机关要以坚决保护耕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一要丰富作物品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各级政府要重视种源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政策扶持,营造更好的科技氛围,抓住种子这枚农业发展的“芯片”,提高我国品种的科技含量,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良种,充分发挥其蕴藏的巨大应用价值,提高粮食产量。二要调整生产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我们要大力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落进田野,让更多农户学习并采用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如虾稻共生、稻鸭共生、林下经济等,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土壤污染;同时推动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引导种植户、养殖户与企业签订供销合同,推行粪肥还田服务,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监测,确保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持续提升。三要提高粮食品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食物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区域自身资源,坚持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理念,丰富农产品种类,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食品种类,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涪西镇人民政府 李星宇)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