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汇聚砥砺奋进的动能
以“工匠精神”汇聚砥砺奋进的动能
“毫厘之间,用车刀镌刻精度”。中国航发黎明工装制造厂夹具工段特级技能师洪家光传承工匠精神,用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业务钻研精神,带领青年团成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助力工厂产品研制能力提升。在新的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以“工匠精神”汇聚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和强劲动能。
爱岗敬业,坚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敦煌女儿”樊锦诗、“燃灯校长”张桂梅……从青丝到白发,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对科学、知识、文化保持着极为真实、纯粹的热爱。“择一事”是择己所爱,“终一生”是责任与坚守,不为繁华易匠心。 年轻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深耕细作,以强烈的责任感、敬畏心做挚爱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做到坚持不懈、行而不辍,向着一个目标勇毅前行,把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执着专注的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慎始如终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勤学善思,牢固“干一行钻一行”的坚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洪家光参加工作后,先后拜过多位师傅,练就了过硬技能。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洪家光白天工作之余练磨刀,晚上回家经常看书琢磨。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洪家光花3个月时间跟不同师傅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总结了几万字的心得。年轻干部要珍惜光阴加倍学习,要始终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甘当“小学生”,坚持“勤”字领头,“实”字落地,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学业务、练技术、攒经验。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加强实践锻炼,以日益精湛的技能争当模范标兵。
精益求精,保持“偏毫厘不敢安”严谨。《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庖丁解牛”“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洪家光的工作是为航空产品研制专用工装工具,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要精益求精。从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能师,洪家光在毫厘之间寻找“人生坐标”。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细节上下足“绣花功夫”,敢于“找茬”、善于“较真”,树牢精品意识,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埋头苦干、担当实干,以日复一日地磨砺和锻炼,积累从慢到快、从笨到巧、从拙到精的有效经验,实现从“业务小白”到“技术大咖”的转变。
守正创新,增强“千万锤成一器”的信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4年多的时间,无数次尝试,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洪家光最终与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用于打磨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工具。年轻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引领新变化,在各项工作中做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用新眼光看问题、用新角度想问题、用新思路解决问题, 要创特色、树品牌,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问题导向,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动真碰硬,遇到棘手问题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攻坚改革中推动落实。( 乔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