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 日产 三菱联盟探索全新商业合作模式 提升各成员公司竞争力及盈利性
雷诺 日产 三菱联盟探索全新商业合作模
5月27日,全球领先的汽车联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员——雷诺集团、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发布多项战略举措。作为探索全新商业合作模式的一部分,这些举措旨在加强三家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联合采购等联盟现有的优势基础上,三家成员公司计划充分利用各自的领导地位和地理优势,来支持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
联盟运营委员会及雷诺集团董事长让·多米尼克·盛纳德表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汽车界中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战略运营伙伴关系,在全球汽车行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联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优势。全新商业模式将使联盟充分发挥每家公司的资产优势和执行能力,同时发扬各自的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 三家公司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技术,涉及所有区域,惠及每个用户,同时助力提高各自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并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三家公司开展的新合作内容将包括:
从平台到车身,进一步推动联盟的标准化战略;
针对每个产品细分,重点关注由引领者设计的基础车型和衍生车型,伴随者团队则提供相应支持;
确保各品牌的引领者车型和伴随者车型都使用最具竞争力的配置进行生产,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平台共享生产;
基于“引领者-伴随者”模式,继续在轻型商用车领域深化产品共享。
预计在“引领者-伴随者”模式下,联盟成员生产的车型投资最高将节约40%。这样,联盟除了获得传统协同效应之外,还有望进一步获益。
联盟就以下原则达成共识:将全球不同区域市场命名为“标杆区域”,三家公司都各自侧重于其核心区域,目标是成为该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并成为其他两家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标杆。
根据该模式,中国、北美和日本市场的标杆公司为日产;欧洲、俄罗斯、南美和北非市场的标杆公司为雷诺;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的标杆公司则为三菱。
业内行业人士认为,新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联盟在华和全球各地的运营效率。实际上,雷诺拥有日产多达43.4%的股份,借助日产在中国和全全球市场的成功,雷诺集团在全球同样可以取得红利。这是全球一盘棋的布局。
随着三家公司成为特定区域的引领者公司,共享的机会将会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分摊固定成本,并让各成员资产得以充分利用。
三家成员公司的产品系列更新将遵循该“引领者-伴随者”模式,将使用各自最具竞争力的配置来生产引领者车型和伴随者车型。例如:
2025年以后,C级SUV市场的革新将由日产汽车主导,而欧洲B级SUV市场的未来革新将由雷诺主导;
在拉丁美洲市场,B级产品平台将优化,雷诺和日产的产品将从四种车型优化为一种。该平台将在两家工厂为雷诺和日产生产。
在东南亚和日本市场,联盟的成员将在同样的模式下寻求特定机会,如日产和三菱汽车在Kei车型上的合作。
综上所述,至2025年,联盟中近50%的车型将遵循该引领者-伴随者模式进行开发和生产。
在技术效率方面,联盟的成员将继续对现有资产进行利用,以确保每个成员公司继续在平台、动力总成和技术上共同分摊投资。这种共享模式已经证明,联盟成员在动力总成和平台开发领域实现了效率优化,成功推出了雷诺Clio、日产Juke的CMF-B平台,以及日产Dayz和三菱eK Wagon的Kei车型平台。按计划,CMF-C/D平台和CMF-EV平台也将很快陆续推出。
引领者-伴随者模式的应用将从平台和动力总成逐渐扩展到所有关键技术。目前,三家成员公司关于引领者的分配如下:
自动驾驶:日产汽车
车联网技术:雷诺集团将主导基于安卓平台的开发车联网技术,日产汽车主导在中国的车联网技术开发。
电动化车身及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系统:雷诺集团
电动化动力总成(e-POWER):雷诺集团负责CMF-A/B的电动化动力总成;日产汽车负责CMF-EV的电动化动力总成。
C级和D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三菱汽车
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将使联盟成员公司发挥其最大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以加强联盟的整体协同,有效应对急剧变化的全球汽车环境。
今年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全新战略。该战略基于两大支柱业务——电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5月27日联盟新的战略发布,将有助于雷诺在华业务的进一步推进。原因有二:一是打消了外界对联盟将分崩离析的疑虑,从实质上说明了联盟成员将加强合作的决心,这不仅对联盟三家成员公司有益,对外部合作伙伴也是有益的,有助于树立外界,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联盟的信心。第二,联盟重新肩并肩站在一起,将在零部件采购和下一代技术开发(自动驾驶、车联网、电动车等)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这将惠及中国市场。联盟成员公司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和电动车领域将彼此借力,为雷诺在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