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北京将加大职校招生力度 探索项目制办学模式

北京将加大职校招生力度 探索项目制办
2020-05-28 09:41 来源: 编辑:搜狐 浏览量:0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市四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北京市将加大职业教育招生力度,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并将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探索实施项目制办学模式,促进职教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技能人才培养亟待解决四个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和专业布局,完善顶层设计和实施办法,办学基础更加扎实,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已经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里,北京市推荐的7所高职院校全部入选,建设单位数量院校占比全国排名第二;在56所立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名单中,北京有3所入选。同时,北京市加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优化布局,引进国外职业培训机构,北京职教教学标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在北京市昌平区职业学校召开的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表示,目前北京市尚存在支撑城市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短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激励政策有待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尚不完整等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家明提出,首都职业教育要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融合、要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要与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融合、要与市民终身学习融合。希望市区各级政府要主动谋划、通力合作、完善政策,推动北京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突破体制机制促职教健康发展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会上介绍,结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推动北京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

他称,该意见共有十条,涉及优化职教布局、完善职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加强社会培训、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校园、推进国际合作等改革措施,针对的是当前职教面临的主要问题,虽不是面面俱到,在一些方面是突破了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北京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面向退役军人、再就业人员等招生

刘宇辉强调,北京市明确职业教育基本定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北京市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他表示,北京市要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办法;为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为其搭建免试升学、进修或从教的通道。

他强调,要强化兜底意识,把职业教育作为提升首都市民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大对本地生源的招生力度,提高全社会劳动就业率,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

他称,北京市将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市级、国家级和世界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等拔尖人才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进一步提升培养的政策支持。继续优化完善贯通培养改革,在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开展专科人才培养改革,面向退役军人、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扩大职业院校招生。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

刘宇辉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主旋律,要在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中遴选信用好、热心教育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政策激励,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他称,要持续推进“工程师学院”、“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引企驻校、引校入企等方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或生产性实训基地。

此外,北京市将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推广“入学即入职、工学交替、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实施项目制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项目开发和运行,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管理工作,促进职教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他表示,北京市在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试点开展专科人才培养改革,尽量缩短学制,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

他还称,北京市还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完)

原文地址:https://www.sohu.com/a/398128783_123753?scm=1002.280027.0.0-0&spm=smpc.ch25.fd-news.2.1590627758308y67ZZLk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