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600公里的爱心接力 她已经坚持5年
跨越1600公里的爱心接力
(记者 刘赟 陆雨潇)南京和定西,这两座相隔1600多公里的城市,因一群爱心人士的善举连在了一起。四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在南京从事文化传媒相关工作的曹辉,资助了定西的一名贫困生完成学业。从那时起,她便成立了一个慈善助学项目,发动身边的朋友加入进来。四年时间内,曹辉和这群爱心人士累计捐款约15万元,让大山里的40个孩子能够继续上学。
△曹辉在定西学生家里家访
为家访翻山越岭,再难也要把爱传递下去
9月8日,曹辉一个人踏上前往甘肃定西的旅程,这次去定西,她将对学校推荐的几个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如果家访通过,这些学生将得到来自“益行善学”的资助,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继续上学。
定西地处内陆腹地,干旱少雨,仅靠务农收入微薄,很多孩子的家长选择外出打工谋生。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打工的收入也不高,寄回家的只是杯水车薪。曹辉无奈地说:“有些家长在外面打工后就不愿意回来了,学生也从留守儿童变成了单亲。”
△被资助学生居住的平房
其实,这已经不是曹辉第一次去定西了,2016年,曹辉从一名志愿者老师那里得知,定西市一学生父母出车祸身亡,家中只剩他和哥哥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这让从2010年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的曹辉十分心疼,于是她马上与学生所在学校取得了联系。经过了解,曹辉发现,当地上不起学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她便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帮忙。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前期调研,2017年,曹辉成立了“益行善学”爱心助学小组,也将甘肃省定西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定为重点帮扶对象。
从那之后,曹辉每年都会前往定西的学生家中家访,实地考察学生的家庭情况。从南京出发,乘坐1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达定西,再乘汽车前往学生家中。“当地的交通不是很发达,很多学生住在山里,导航都搜不到,下车之后还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一想到定西险峻的山路,曹辉的心至今仍会揪起来。“那边的山路很险,经常一面是陡峭的山体,另一面就是悬崖。我一个平时会开车出门的人,到那边都是不敢开的,都是当地老师帮忙。”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得知了曹辉的资助故事,找到了曹辉,并为她安排了当地的老师进行协助。对接物资、家访接送、家访翻译……有了当地老师的帮助,曹辉的助学项目进行得更加顺畅了。
△每年的资助内容都有详细记录
对贫困学生付出满满爱心,孩子们称她“仙子姐姐”
多次家访让曹辉对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尽管当地政府帮贫困家庭盖了房子,但不少家庭因为穷根本买不起家具,更别提装修了。一张破旧桌子、一张木板床就是全部的家具。
△被资助学生家里贴着的奖状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曹辉仍然会认真筛选出被资助的对象。“首先当地学校的老师会给我们进行推荐,然后我们会选择一些家庭条件困难,而且学习成绩还不错、比较刻苦的学生资助。”实际上,心软的曹辉还是打破了这个自己定下来的“规矩”,“第一年去甘肃的时候本来想好了只选10个孩子资助,结果一口气资助了20多个,到目前已经资助40个孩子了。”曹辉说。
对于捐助,曹辉秉持着“细水长流”和“尽力而为”的原则,将资助金额限定为每人每年定额捐助1000元。“毕竟大家还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不能让这份爱心成了大家的负担,而且这些钱也足以支付孩子的学费了。”除了金钱上的帮助,曹辉还会为孩子们购买运动鞋、文具作为礼物。今年疫情期间,“益行善学”募集了6900多元善款,为定西市安定区24所中小学的340名学生购买了口罩等防疫物资。
△疫情期间“益行善学”为定西的340名学生捐助了口罩
时间久了,孩子们对曹辉喜欢得不得了。大山里的孩子,表达喜爱的方式也很纯粹。曹辉的网名叫“凌波仙子”,孩子们就把曹辉喊成了“仙子姐姐”;想对资助人表示感谢,就寄来满满一兜土豆,这是当地最出名的特产。“孩子们有时会给我们寄来感谢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还会给我们寄来特产。他们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喜欢的人。”曹辉说。
△曹辉给孩子们准备了零食做礼物
孩子们带给她更多感动,想尽力坚持下去
在曹辉的印象中,这些孩子们的善良和乐观让她非常感动。三年前,曹辉带着40多名孩子,来到一家汉堡店庆祝“六一”。一个孩子问她:“‘仙子姐姐’,我可以把汉堡带回去吗?”这个场景让她一直记到现在。“我当时很诧异,以为他是想带回去慢慢吃。没想到他是要带回去给家人分享。”说到这,曹辉内心一阵酸涩,也下定决心将助学坚持下去。
这几年,曹辉不断从老师的转述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告诉我,孩子们学习起来,比以前更有劲头了。回到家里,也更知道体贴家人了。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不需要我们操心。”对于捐助,曹辉也有着自己的小“私心”。“其实我最希望他们学成后能回到家乡,继续建设它。但如果孩子想去外面发展,我们也会尊重他们的意愿。”曹辉说。
47个资助人、138个资助意向人、7所学校、40余名受助学生、15万元善款……“益行善学”项目发起四年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明年我们有两个孩子要参加高考,这也是我们资助的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很有信心。”捐助不在于钱数多少,而要看坚持多久。对于项目未来的发展,曹辉没有所谓的“宏伟”目标,“能尽自己的能力资助更多的学生,长期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回想起自己被帮助的经历,也能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曹辉说。
受访者供图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