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
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
“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网络上不时能看到一些毕业生的留言。这些感叹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目前大中小学教材巨大浪费的严峻现实。这样的浪费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推广教材的循环利用。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教材循环利用却面临着三道难关,所以要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落实教材循环利用,就必须过好“三关”。
第一关是“法律关”。据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介绍,该网站二手教材交易额近3年年均增长超30%,今年销售总额已超1400万元。但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通过互联网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必须从依法取得出版物批发、零售资质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等。这些规定没有区分新书和旧书、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个人是二手书主要来源,他们既是买家也是卖家,要求他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二手书进货凭证,显然不现实,也给二手教材买卖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第二关是“行政关”。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展开。200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已实现循环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由国家免费发放,这是通过行政手段推进教材循环使用的前提,且上述学科均不需学生做课堂记录,适合循环使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引导,让语文、英语、数学在内的更多课本也循环利用起来呢?
第三关是“市场关”。目前已循环使用的教材数量仍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特别是在高中、高等教育阶段,教材由学生自费购买,教材循环使用更依赖市场交易,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等问题,二手教材市场缺乏完善的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撑,供需两端匹配低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但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