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毕业却拿着低薪被群嘲?小镇青年选不了出身还能选择干什么
985大学毕业却拿着低薪被群嘲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但事实是,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有人抱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超常的大脑,有人抱怨没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人抱怨自己不是“官二代”,有人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
殊不知,任何院校的毕业生,并不都是一毕业就能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任何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成功都需要经历摸爬滚打,才能真正得来。
01
5月,一位上海大学生在豆瓣上创建了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的讨论小组。这个小组的简介只有一句话:“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该讨论小组在两个月内就吸引了8万多人加入,且数字一直上升。
小组成员们大多就读或毕业于名牌大学,但他们当下的处境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好:有人从大学退学,有人毕业就失业,有人拿着十分微薄的薪水……
有小组成员用“小镇做题家”概括他们——出身小镇或小城,除了埋头苦读外啥都不会。但是多看几篇帖文就能发现,这些自视为“失败者”的学子们的困境大多集中在“家境”和“工作”两个方面。在“精华讨论”区有一篇帖文的回应人数格外高。
据作者描述,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造纸专业,毕业时工资只有3500,最近才涨到5000,工作环境也十分不理想。在帖文中,他把自己称为“比惨冠军”。他和组里很多成员一样,来自小镇,家境贫寒。其实不仅仅是他,许多小组成员都在帖文中讨论过家境对自己的影响。
虽然组里丧气的帖文很多,但积极的帖文也不少。比如,有人在帖文中写道“本小组绝大部分是相对废物不是绝对废物,且多数人希望脱废”;还有人写道“我们剖析自己,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讲述现状寻求建议,为的是做出改变,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有小组成员表示,“小镇做题家”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对高考和大学有着错误的认知。
除此之外,小组里还有许多实用帖,包括如何选专业、转专业,如何就业、择业,以及职场tips,等等。这些分享对组里较为年轻的成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02
“985废物”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或深或浅的自卑感,而这些自卑感,一方面源于在学业、社交、职场上的受挫,另一方面则源于同那些资源优越的同龄人的比较。他们渴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获得阶层的跃升,来一扫自己自卑的心理阴影。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些家庭出身更好、资源更加优渥的“985”学生,获得成功的路径或许更短些——他们站在了长辈们宽大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也就更容易摘到高处的桃子。但这不等于,从农村和小镇走出去的“985”学生就该一直“矮一头”。有“起点差距”,不等于就该一边服着“丧文化”鸡汤一边判上进念头死刑,在“人生而不平等”的感喟中否定抹平阶级差距的努力。
“985废物”们或许暂时无法成为像自己身边同学那样的人,却可以在将来尽可能地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抛却鸡汤,这不就是我们眼下能清晰看见的真实人间吗?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最火的话题落在了“五条人”身上,他们就是一支来自广东沿海小县城的乐队。主唱兼风琴手仁科,由于身上浓浓的小镇气息,被调侃为“农村拓哉”“郭富县城”。但是他身上的另外一种气质我很喜欢:我来自小地方,我很不起眼,但是我很乐观,也很能干。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好一点,便是明天最大的底气。“985废物”们该对比的,也不该是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而是昨日的自己。
03
事实上,“985”里没有废物——哪里都没有。
说句不中听的话,能考上“985”,肯定既不疯又不傻,脑子也足够好用。至少在中小学时代,他们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为在校园里,评价学生的标准相对较为单一,而且在同一城、县、村,社会阶层差距也相对较小。
但是,当进入大学校门,乃至进入职场,凭借“985”的资历,他们参照对比的,或许更多就变成了那些不仅成绩好,而且家庭条件好、相貌身材好、资源关系好的同龄人。
对于这里面有些被“原生家庭”之痛拽着、走不出自卑阴影的孩子,确实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帮扶与社会关怀。
但更多来自农村和小镇的“985”学生,其实大可不必自卑或自暴自弃。他们应该恭喜自己,终于又过了一关。
在前一关的技能和装备上,他们或许显得较为优越,但在更高阶的这一关里,他们会一时显得捉襟见肘。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还是要在打开新世界后,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努力发出光来。就像贾玲虽然羡慕林志玲的身材,但她做好自己的喜剧专业,也一样出彩。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过去,就改变自己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要想太多,干,就完了。
3.0角度与速用
Q1
常规角度:现实艰难,也别轻易否定自己。
速用示范 不管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学习什么专业,毕业于哪所大学,身处什么困境,我们都应该记住那句话:“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成员真的是“废物”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阶段、什么道路,都不会一劳永逸。
他们并不是不如那些出身好的同学,他们只是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搁浅了。而大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的试验场,给“当下”以机会探索或转航。所以,青年们,纵使你现在身处艰难的现实中,也别轻易否定自己!
Q2
核心角度:何以解忧,唯有奋斗。
速用示范 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和磨难时,我们当以曹公横槊赋诗的气度,高唱“何以解忧,唯有奋斗”!因为求学、求职遭遇挫折就归咎于出身,自封“985废物”的人,不过是沉迷于过去的学霸光环,不能接受一时的落后。他们忘了,自己进入心仪的大学,获得父辈不曾拥有的机遇,对个人的奋斗史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鲁迅先生曾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把握机会,学会直面更真实更复杂的人生,利用更全面的教育环境实现人生的跃升。
Q3
创新角度:推动城乡优质教育供给平衡,让精神富足。
速用示范 “小镇做题家”的迷茫,恰恰从侧面反映了优质教育的意义。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的高中都是在做题和高压学习中度过的,在兴趣爱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相比城市学子明显不足。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大学精神的要求,又不仅仅以分数为唯一定论。也正因如此,“小镇做题家”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小镇出身带来的发展限制、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发展差异成为关注焦点。要弥合这种心态失衡,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推动城乡优质教育供给平衡,让乡村学子能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获得精神上的富足。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