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生选择在宿迁过中秋节
这些大学生选择在宿迁过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有许多在宿迁读书的外地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家,选择留在宿迁过节。中秋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其中几位,聊一聊他们在宿迁过节的打算。
妈妈寄的是螃蟹 亦是思念
“之前过节都是回家的,今年不打算回家了,准备安心留在学校里。”今年22岁的屈松,来自苏州昆山,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说到放假不回家的打算,他说已经在半年前就和家人商量过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自从今年2月份开学以来,屈松就没有回过一次家,而是留校准备研究生考试。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屈松的选择依然是留校。
“整个暑假都‘泡’在了图书馆里,每天与书本作伴,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屈松说,回家过节免不了要耽误几天的时间,虽然在家也能学习,但肯定没在学校来得效率高,因此,回家过节的话,可能会中断自己的学习进度。
“爷爷奶奶前两天还给我打电话,希望我在中秋节的时候能回家团圆。”屈松说,他和爷爷奶奶解释,今年选择不回家过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疫情,即使现在省内的疫情防控形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作为学生,还是应当尽量减少出行。尤其是出校、返校,也会给学校和同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留在学校也没什么不好的,学校后勤能够很好的地保障我们的学习生活,所以留在学校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学校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听到屈松这样解释,爷爷奶奶也很支持他。
为了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点乐趣,屈松和同学们早就计划好中秋节当天一起赏月、吃螃蟹,“中秋正值吃螃蟹的时候,以前每年都会回家吃螃蟹,今年特地嘱咐妈妈给我寄了螃蟹,想跟同学一起分享。”屈松说。
火腿月饼 明年中秋节再约
“我最爱吃的就是火腿月饼,甜中咸,咸中甜。”今年23岁的余涛,是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因为疫情、考研等原因,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余涛选择留在宿迁过中秋节。
在余涛的家乡,相较于大火的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等,火腿月饼是更加时兴的月饼。余涛只爱吃火腿月饼,其它的都不爱吃,也吃不惯。对他来说,远在他乡,想要“解馋”的话,只能从网上购买,可余涛不喜欢工厂加工出来的月饼,用他的话来说,网购的月饼吃起来像是没有了“灵魂”。“
距离太远,路费也比较多,所以我很少回家。”余涛说。虽然现在交通发达,高铁和飞机也很方便,但淳朴的余涛能省则省,他似乎从来没有买过高铁票或飞机票。从他的家乡贵州来到宿迁,或者从宿迁返回贵州,150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搭乘3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能抵达。
“以前因为路途遥远不回家,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我选择踏踏实实地留在学校,跟同学们一块过个节。”余涛说,就地过节,既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不给学校添麻烦,又不打断自己的学习规划,一举两得。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余涛准备报考贵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如果足够幸运,明年我就可以在家过中秋节,吃好吃的火腿月饼了。”余涛说。
望月怀人 借《水调歌头》寄思念
“中秋节虽然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假期时间比较短,回家过节的话,来来回回需要三天的时间。”今年22岁的李若兰来自江苏常州,在宿迁读大学的她,今年中秋节选择不回家。
早在一个月前,那时候正值宿迁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李若兰就已经和父母商量好了,中秋节选择留校。“弟弟听说我不回家了比较失望,在电话那头闹了很久,可能是因为太久没见了吧。”说起弟弟,李若兰满是心疼。尽管她的爸爸妈妈也想让她回家,但是他们从大局考虑,依然选择尊重李若兰的选择。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李若兰从小就喜欢诗词,尤其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原是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的是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天马行空,细想之下有淡淡的忧思。”李若兰说,自己的感受和词中表达的差不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李若兰说,她早已约好几个玩得不错的小姐妹,到那天,就给自己放个假,大家一起吃吃美食,一起赏赏月亮,共同庆祝这个难忘的中秋佳节。
“正如词中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亲人们能够平安健康,幸福美满。”李若兰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地,与亲人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哪有人不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但是为了疫情防控需要,为了减少自己和他人的麻烦,宿迁这些大学生勇敢担当,不惧内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自愿留在宿迁就地过节,为筑牢校园疫情安全防线贡献一份力量。(臧子青)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