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京港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在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举办

“京港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在香港大学北
2022-08-06 09:18 来源: 编辑:凤凰网教育 浏览量:0

7月30日,由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中联办北京联络部、北京市青联指导,香港大学北京中心、香港大学北京校友会、香港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香港中文大学京津校友会、香港城市大学北京校友联谊会、香港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香港浸会大学北京校友会以及港澳青年北京汇联合主办,香港新华集团以及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赞助的“京港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在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举办。

论坛汇聚京港两地政府领导、高校学者、产业高管、投资人等,聚焦两地青年创新发展,旨在推动京港的跨地域合作,为京港企业家及创业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互补共赢、共同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支援两地青年互动创新创业,共同奏响“科创先行 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沈海鹏教授线上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词。他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香港承前启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庆典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提到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勉励香港同仁“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 香港将发挥优秀的大学资源和基础研究实力、国际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结合北京拥有的前沿科技研发能力、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强大先进制造业和转化科研成果能力,寻求“科技”突围。提升香港业界的竞争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香港的新起点与国家的新征程相交汇,迸发强大合力及巨大能量。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席王洪涛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其中应有之意。此次论坛响应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紧跟科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聚集了北京、香港两地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高管、投资人、创业团队创始人等多方智慧,相信能够帮助科创企业和校友学者、高校整合资源,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借鉴。京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即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北京青联也希望能够更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实际需求,搭建工作平台,提供成长舞台,促进京港两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为香港青年人生出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林雅雯女士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人”和“促进者”的角色。现在的香港处于由乱及治到由治及兴的节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则明确了香港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创科发展,定会发挥好香港与内地的优势,让香港的科技和科研与内地结合,发展高端竞争力,提升创科的力量。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负责人苏玉军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香港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长远和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香港过去的25年是不平凡的,今后25年或者更长远的时间里要做到将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结合,抓住创科发展以及关注青年成长这两个点。创科发展至关重要的是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北京在科创方面已经聚集并显露出巨大的领先优势,希望香港高校的校友朋友们扮演香港创科中心建设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发挥黏合剂的作用,推动京港两地创科发展。中联办北京联络部会做好平台方,积极协助两地在科创方面的人才培育和打通交流合作,让两地有志于投身科技创新的人才尽早发光发热。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线上出席论坛并发表《发展国际创科中心 推动香港经济转型》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国家是香港创科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习近平主席在七一发表的重要讲话除了深刻诠释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以外,特别向香港政府及市民强调了四个必须及四点希望以及对青年人的期盼。习主席亲身视察香港科学园,更加表明了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对香港开展创科的重视和肯定。新一届特区政府将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丰富创科人才库、发展智慧城市。香港的创科发展前景光明,香港也会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创新中心。最后,孙东局长表达了对与会青年朋友的殷切期望:多关注香港的发展,以各种形式参与香港的发展;在内地帮助讲好香港故事,使得香港能够更好地融合祖国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港澳台科技合作办公室处长郭睿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携手共创 拥抱未来——发挥京港资源优势 深化两地创新合作》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北京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资源密集,而且水平高;第二是北京的创新文化非常浓厚;再加上北京拥有一批国际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硬科技孵化器,以及比较完善的法律、会计、知识产权、股权投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这三点凝集成了北京创新的特点和优势。北京正在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未来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将致力于两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科创企业搭建国际化的活动和展览平台;依托香港贸发局全球贸易投资网络,对接国际资源;构建创新合作生态圈,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业与科技创新机构的融合。

随后,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凯先生做题为《搭建京港科技创新桥梁,助力香港青年在京发展》的讲话;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先生做题为《香港贸易发展局初创推广活动》的分享;新华集团董事、粤港澳大湾区总裁、港澳国际青创中心主席蔡展思先生分享了香港新华集团在科技创新以及青年发展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全球化布局;高瓴投资合伙人师少杰先生从投资策略、创新环境、主要趋势以及创业建议进行了分享;老鹰基金创始合伙人、香港中文大学环球校友咨询委员会成员刘小鹰先生进行了《京港科创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分享。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香港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先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吕爱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可持续技术基金会会计及金融学教授、内地发展总监陆海天教授,香港大学亚洲创业及营商价值中心副总监、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陈炳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处长徐仲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陈力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北京联络处主任李清女士共同探讨香港高校科研亮点及成果转化经验。作为一座国际化都市,香港的科技创新无论是在基础研发实力、人才吸引力、开放及国际化视野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一共有5间大学跻身全球百强,两所医学院位居全球前50名。但只有将科学技术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才能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创新—转化—再创新—再转化,这种不断将研究与应用结合起来的知识信息链状运行模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香港中文大学京津校友会会长何世德先生,资深半导体、AI、物联网及云计算持续创业者、投资人与创业导师罗斌先生,CBD迷你仓创始人曹肇棆先生,纽诺智康 CEO林强先生,北京真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兴龙先生,中科搏锐CEO张鑫先生来进行创业经验的分享。创新是内地和香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地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厚的科技人才以及科技产业的支撑,香港则具备高度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历史悠久的创业氛围,发挥内地和香港的各自优势,必将推动两地创新创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原文地址:https://edu.ifeng.com/c/8I7nI4f6blj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