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萝卜刀之后,“鼻吸能量棒”在中小学盛行,上瘾隐患被低估
中小学生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未来。下一代能否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从长远看将会决定着以后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这个时代物质条件比上代人要强很多,学生之间即使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一些小玩意作为课余消遣的方式。
但这类东西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讲究可大着呢。学生之间盛行的东西,往往有一定影响力;直接代表着商家的利益。可如果明显有隐患,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
继萝卜刀之后,“鼻吸能量棒”在中小学盛行
之前关于“萝卜刀”的争议,相信很多网友都听说过。有人觉得,就算并非真正的钝器,经常玩这个也容易间接地引导学生暴力倾向。
也有人认为,大家未免小题大做,记得童年时很多人用木头自制类似的玩具,或者直接拿削铅笔的小刀把玩。这么说的话是不是都有危险呢?
萝卜刀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想不到又出现了新鲜玩意,笔者认为,这要更加引起重视。那就是在中小学里突然盛行起来的“鼻吸能量棒”。
听着它的名称,家长们就能想象出来,学生吸入“香气”的样子。有记者采访小学生,他们表示“课前吸一口、下课吸一口”已经成为大伙眼中的潮流。
看外观这是一种类似打火机或大块橡皮的玩具,很多同学习惯了将其随身携带;无聊时便拿出来对着鼻子吸。不过,这种动作看起来怎么也不像好学生该有的,看着很别扭。
许多家长一定记得小时候,大家看过电视剧,然后学习“大侠”的样子,用盖子喝水假装是酒。但“鼻吸能量棒”,绝对是另一番风格,不少家长担心影响学生价值观。
“能量棒”到底有害吗?医生表示,隐患被低估了
对于很多中小学生而言,这种能吸入气味的能量棒,不算很便宜。但还是很快打入学生群体,更多人开始跟风。
上学时,大家本来就有一种相互比较的习惯,流行什么东西,如果手里没有,就仿佛“不合群”。这原本是正常现象,但经过商家的宣传和利用,成为牟利的方式。
家长们不是反感人家赚钱,而是觉得赚学生钱,应该有底线。一位家长表示,女儿给她闻这个,她觉得很刺鼻、不舒服。想到很多同学以其为乐子,感到担忧。
有大媒体的记者联系了医生和派出所人员。首先,它确实不涉及违禁药物一类的成分,所以没法直接查处销毁。但医生的视角,提醒大家这类东西根本不像商家描述的“完全无害”。
名义上,是发挥提神醒脑的作用。实际上,里面的香精等成分,可能用低劣的物质来降低成本。吸入后反而容易对健康不利。
而且,上瘾的隐患也被低估。别看这并不是药物,但学生如果养成习惯,不仅对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隐患。从心理学角度,也可能形成特殊的依赖,想矫正又要耗费功夫。
希望生产和销售方加以处理,不能只靠家长自己留意隐患
医生还表示,如果想提神醒脑,平常廉价的风油精即可。而且,风油精尚且不能过量使用,以免过犹不及造成负担。这种根本没有经过“准字”检验的产品,更不宜随意使用。
天津市的消协已经公开建议,校园周边要严格控制这类物品的销售,希望学校能制止学生们上学携带能量棒。
不过,家长们的心声,是希望相关的单位,可以出面对生产和销售方进行调查和处理。从生产和流通这个环节加以限制,才是根本。
否则,只要校园周边的文具店还在“铺天盖地”地向学生推销,家长会显得势单力薄。光是靠老师去监督、家长去留意,那要留意多少东西呢?
学生和家长在这类问题上,属于“弱势”。买不买,理论上是学生的自由,家长也可以不给拿钱。但这是两码事。如果所有产品都靠人们自行抵制,那么整个行业都存在隐患。
【结语】文具店里,已经不再靠文具支撑,而是通过各类跟学习无关的小产品才更能吸引学生。玩没有问题,但不应该没有原则地任凭这个行业发展。
尤其校园周边,店里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风潮”。确保对中小学生无害,无隐患,这是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