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进名校圈,先“混”艺术圈?顶流学校的做法打开了格局
不知不觉,艺术已经成为国际化教育的“标配”,申请文书上多少要带点艺术活动来增加竞争力。可这样的思路,又把艺术教育带入了“内卷”的循环。那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能摆脱公式化思维,真正为孩子的个性添彩?在前不久刚落幕的惠灵顿(中国)首届校际艺术节上,外滩君便以小见大,看到了顶流级别艺术教育背后的秘密。
文丨周岁 编丨Luna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几个隐藏数据:
2026届,哈佛大学本科入学新生9.1%参与过视觉艺术活动,14%参与过戏剧/表演艺术活动;
2027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本科入学新生64%活跃于艺术领域……
确实,在一众优秀的申请中,能“玩”点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优秀得更有特点,也是给学校释放了这么个信息:学术学习?那可是基础中的基础。会“玩”艺术的我,还有超强的社交、思维能力,有无限的可能性。
越来越多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学生都是这样,哪怕不修艺术专业,也都有点艺术气质在身上。颇有点想进“藤校圈”,先混“艺术圈”的感觉。
而在国际教育圈里,艺术教育也渐渐成为学校标配。但是真正能做到顶流水平的,惠灵顿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例子。就在前不久,惠灵顿(中国)首届校际艺术节刚刚落幕,更是让外滩君近距离感受到了其艺术教育水平之高。
一到现场,外滩君就感觉氛围和过去有些不同,新面孔有点多。确认后得知,果然这次的艺术节集结了来自惠灵顿 (中国) 旗下天津、上海、杭州、南通四个校区的孩子,这也是集团成立十余年来首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校际艺术节。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彼此第一次见面的孩子,其实仅有3天时间来熟悉和磨合,最后要共同登台演出。不过,毕竟是各校区优中选优,选出来的近200名小艺术家,3天足够他们创造一些小奇迹了。不管是交响乐、戏剧,还是合唱、舞蹈,都默契得像是老搭档。
在演出结束后,外滩君也见到了本届艺术节联合总监——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艺术总监Michael Larsen-Disney和上海惠立学校艺术总监Isabelle Charrot-Grinsdales。
这两位老师也都不简单。
Michael在来到上海惠灵顿之前,是专业的音乐剧演员和导演,有多年商演剧院的海外工作经历
Isabelle则在英国执教超过15年,还负责过多年A-Level“戏剧和剧院研究”课程的考试工作
论艺术,他们是专业的,论教育,他们更是行家。
“为什么惠灵顿和惠立的孩子都这么会玩艺术啊?”
面对外滩君的疑问,两位资深总监不约而同地说,这些数字可能只是最不重要的部分。真正顶流级别的艺术教育,从来都是专注于教育本身。
Isabelle说,不仅是登台表演的这些孩子,艺术适合每个孩子。
我们鼓励每个孩子参与艺术,帮助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自我、他们的文化和所处的世界。
Michael说,要让艺术成为孩子们行走世界的工具。
这意味着我们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充实,其中自然也包括接触艺术等事物。通过结合艺术技能和学术学习,让孩子们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欣赏周围的文化和世界,真正为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既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要让他们发展得全面,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惠灵顿和惠立一以贯之的全人教育理念吗?
在两位艺术总监接下来的讲述中,外滩君也终于透过艺术节这冰山一角,看到惠灵顿和惠立是如何把“刚需”的艺术教育做出特色,又是如何托举起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可能性的。
燃爆全场的艺术节上
每个孩子都在绽放
都说全人教育是以人为本,孩子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在这次艺术节的现场,外滩君立刻就能感受到孩子们才是这里的主角,这种感觉分外强烈。
开幕式之后,是四个校区持续整整一周的艺术节主题活动,各种试过的、没试过的艺术,就等着孩子们来放肆玩。就比如上海校区,
有好几场快闪群舞,完全不会跳也没关系,只要愿意走进队伍,舞动身体,就是这场秀的一份子;
最让人想不到的还是时不时出没的爱丽丝,其实这是孩子们把经典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成了一出辗转于校园内多个实景的演出,物理意义上的把整个校园变成了自己的舞台。
其他校区的活动也是各有各的特色,让人看都看不过来。
像南通校区主打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孩子们狠狠秀了一把地方特色的木偶剧,
天津校区的孩子连巴厘岛甘美兰音乐这种小众流派都演奏得行云流水,
杭州校区安排了各种大型装置艺术、独白、情节剧……
南通(左)、天津(右上)、杭州(右下)校区
活动精彩瞬间
而这些创意演出的背后,是学校用顶级资源托举每个孩子。
Michael介绍道,上海惠灵顿的艺术教育包含戏剧、舞蹈、音乐和视觉艺术四个大类。
早在学前教育阶段,学校就在课堂融入戏剧元素。
3年级开始,戏剧和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已经被纳入学校的核心课程。
10年级,戏剧可以被选为IGCSE的学习科目。
12、13年级,孩子们还可以学习IB戏剧课程,有更多机会登上剧院舞台亲身实践。
他说:“我希望上海惠灵顿学校不仅是整个上海最理想的学习表演艺术的校园之一,还要跻身世界最好的行列。”
因此,除了丰富的课内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一对一的付费器乐指导,以及很多艺术类课外活动。像Sunshine Club就是一个面向低龄和低年级孩子的戏剧俱乐部,不少孩子在这里从羞于开口变得自信勇敢。
老师们的履历也是专业度拉满。
戏剧学术主任Samuel Jones曾是剑桥莎士比亚剧团多部演出的主演,研究莎翁剧目绝对行家;
舞蹈老师Antony Wood走过了三个洲,在美国、德国、冰岛、智利的芭蕾舞团都当过舞蹈演员……
这些甚至还不算什么。更牛的是,艺术界的大咖们会受邀前来,零距离指导:
Lance Wiseman,美国钢琴家,多次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曾对惠灵天津校区的孩子们进行过一对一指导讲解;
Simon Armitage,英国桂冠诗人、利兹大学诗歌教授,也亲自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诗歌,还为学校艺术节创作表演剧目……
只要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学校就一直很舍得。像Isabelle说的:“学校希望可以支持每个孩子参与艺术。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们去冒险、去享受乐趣、愿意在失败后继续尝试。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在交响乐团排练的间隙,惠灵顿天津校区11年级的Emily同学也直言,在学校的艺术课上,她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被看见”。
来自惠灵顿天津校区的Emily
Emily说话轻柔,10岁开始就专攻低音提琴。但就是这样一位参与过各种音乐会、演出的小音乐家,却说自己一度有个遗憾。
原来,她从小也对戏剧有强烈的兴趣,可是在英国留学8年,却从来没有机会出演主角,“一直都是舞台上不起眼的背景”。直到9年级转入惠灵顿天津校区,她才第一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戏剧表演,真正深度参与舞台剧。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Emily凭借出色的表演,终于拿下校内演出《绿野仙踪》女主角多萝西的角色。为了演出最好的效果,在保证日常课程和低音提琴练习的基础上,她把每天仅剩的午休时间都奉献给了戏剧排练。
演出结束后,一束老师递来的鲜花让Emily至今记忆犹新。“转学前,我不能说自己被忽视了,但在惠灵顿,老师真的让我觉得更加温暖。”
对于大学规划,Emily透露,自己决定继续低音提琴的深造,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的演奏家。她说,在惠灵顿天津校区的这段经历,给予了她强大的力量及信心奔赴梦想。
这也更加验证了,正是因为学校看得见孩子的需求,才有了他们如今绽放的灿烂模样。
在艺术这片旷野上
孩子找到自己的更多可能
在艺术节上,外滩君还注意到,几乎每个孩子都不只在一个艺术领域学习。像Emily这样,在器乐演奏之外,还涉猎戏剧表演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这当然不是为了“卷”。Michael告诉外滩君,要想在艺术教育中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仅仅是提供专业级别的课程和资源,还远远不够。让艺术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旷野,这种高瞻远瞩的理解是顶流的第二个秘密。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全面发展,那让他们广泛涉猎不同的艺术是必须的,这样教育才能充实。”
Michael拿自己深耕多年的戏剧表演举例。“戏剧表演艺术依赖于万物之间的共生。感知不到美,就没有音乐;不了解如何运用身体,就没有戏剧;没有戏剧感,就没有舞蹈;而歌曲又需要讲好一个故事,才能让观众入戏。”
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从艺术学习中积累的技能、经验都应该和传统学习结合起来。
Michael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的社会高度重视STEM和传统的核心学科,有时就会牺牲艺术体验。可为什么顶级大学的学生依旧对艺术青睐有加?”
答案就是,因为艺术教育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很多高度可迁移技能。Michael喜欢把这些称为“未来技能”,比如创造力、沟通和协作。无论孩子今后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些都会很好地为他们服务。
这让外滩君想起了南通惠立学校5年级的Sophia同学,一说话就把距离给拉近了。
聊到转学前不喜欢学校的氛围,她模仿爸爸的语气:“Sophia啊,你得要加油!爸爸妈妈给你打气!”“Sophia,你一定要专注!”“Sophia,要振作起来!”几句话,就让一个老父亲的形象跃然于眼前。
来自南通惠立学校的Sophia
转到南通惠立以后,她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爸爸终于不需要像以前那么操心。而且,丰富的艺术课还让Sophia广泛涉猎声乐、钢琴、提琴、舞蹈。
其实,Sophia以前就学过舞蹈,可枯燥的训练、过高的要求,最终冲淡了她的兴趣。
但是在南通惠立,她和舍友们兴致勃勃地计划起组乐队,于是,声乐、器乐、舞蹈都有了伴儿,她还真的为乐队写了一首歌,颇有乐团的一些风范了。
讲到这里,Sophia的社交亲和力从何而来,也不言自明。
上海惠立学校艺术总监Isabelle还分享了更多艺术的跨学科效应。
她说起孩子排练的那些剧目,《安提戈涅》《仲夏夜之梦》《麦克白》……这些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研读剧本的过程中,带孩子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首演时的历史信息,分析剧中语言和人物,这些和文学、历史的联系都还只算浅表的。
Isabelle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在思维上得到文学,甚至哲学方面的锻炼。“通过戏剧,孩子们走入历史,走过了充满时代更替、社会变革或文化脆弱性时期。他们对剧中人物的经历感同身受,和前人的观点产生共鸣。”
她说,“这就是为什么戏剧能帮助孩子们思考和写作。戏剧故事描绘的经历远远超出了我们在2023年的日常生活,这也让孩子们经常在阅读时产生新的想法,新的体会。”
不过,孩子们的想象比Isabelle的戏剧课走得更远。她提到去年有几个孩子,竟然把经济学和全球视野课的内容,和戏剧、音乐结合起来。他们总是跑到戏剧工作室,通过情景表演,研究面对一些全球问题,怎样才能合作找到解决方案,怎样才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觉得艺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掘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去探究更抽象的问题。”显然,成为小艺术家已经不是惠灵顿和惠立学子的终点,他们正进阶成“艺术+”,来探索更多可能。
拒绝精致利己,追求点亮他人
都说全人教育要“以人为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以社会为本”也是全人教育的一大特征。所以,既重视人的价值,也重视社会价值,才是真正的全人教育。
惠灵顿(中国)也从来没有忽视这一点,从课堂内就注重让孩子避开“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教育陷阱。
就像这次浩大的艺术节,之所以Michael说那些报道中的大数字不是最重要的,是因为“艺术节的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四地学校的学生聚在一起,一起庆祝我们取得的成果,这是艺术节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曾在《精英的傲慢》中提到,优绩主义让人们过分以结果论英雄。但是在惠灵顿(中国),老师们既不是只注重结果,也不偏颇地只关注过程,而是让孩子们既能在学习中成长,又能自然地走向成功。
Isabelle提到,她觉得很多中国孩子未曾像英国孩子那样比较早地深入研究表演,像一块“空白画布”,这其实也是一个优势。
一方面,孩子们对艺术课有兴奋感,渴望探索表演。当Isabelle和其他艺术老师们,带领孩子学习各种表演形式,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孩子们总说自己能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
另一方面,她谈到艺术课的评价体系,一直在强调成长和学习。“在惠立,评估并不是只给一个分数。在小学和中学,我们从创作、表演和反思三方面评价学生在戏剧课的表现。”这三个角度恰恰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创作原创戏剧,参与表演,更重要的是,还能让他们学会反思排练和表演,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改进。
而在课堂以外,惠灵顿(中国)更是鼓励孩子们用艺术的方式走进真实生活,为社群、社会做贡献。这既是世界顶尖大学的共同要求,也是精致利己主义最匮乏的一点。
今年的夏日慈善嘉年华上,惠灵顿天津校区的师生不仅准备了美食、游戏,还策划了一场时装秀表演,从休闲服到晚礼服,都由师生们亲手设计。没有平日里艺术的熏陶,这场秀也不会办得这么精彩。
同样是今年的地球月,上海惠灵顿6-8年级的孩子也准备了一场“压轴戏”。他们经过详细的调研,为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目标都设计了一种可视化表达,以壁画合辑的方式展出,希望用这种艺术方式呼吁每一位全球公民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来。
在上海惠立,还有一群自称“惠立山民”的中学生,致力于创意讲述和推广中国非遗文化。就在上个月,主理人十一年级的Vivian和团队顺利开展第一场非遗工作坊,带领大家了解了历史悠久却近乎失传的“犀皮漆器”工艺。在整个社群的踊跃参与中,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孩子积极带领学弟学妹走进非遗,并亲手制作漆器,看到一群人点亮更多的人。
在Vivian等非遗讲师团的指导下,
学弟学妹们体验制作漆器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都说学校改变不了孩子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孩子的气质,这一点在惠灵顿(中国)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艺术在他们身上早就超越了技艺的范畴,而是成为了点亮他人的方式。
话说回来,惠灵顿和惠立连续多年在申请季实现“牛剑藤”大满贯,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继续走艺术道路。“那么,多年来的艺术学习对于这些大多数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听到这个问题,两位艺术总监都笑了。
Michael说:“我们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乏进入伦敦艺术大学、新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等顶尖名校的。甚至还有学生手握藤校布朗的offer,却毅然放弃,选择艺术学院的。”
即便是那些不再以艺术为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艺术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申请,也让他们的人生获益无穷。
Isabelle接下话头说道:“我们的孩子喜欢观看世界一流的演出、音乐会、展览和其他艺术活动。每一次经历都在证明,艺术对孩子们内心的充盈与幸福是多么重要。”
对孩子们来说,艺术可以是放松的爱好,是释放的热情,抑或是强烈的使命。艺术是一种发现自我的有效渠道,也是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顶流的艺术教育到底是何种模样,这两个回答已经是最好的回答。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