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敞开怀抱”改进入校形式 实现大学与公众的“双向奔赴”
央视网消息:近一段时间,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了促进知识共享,最近多所高校改进入校形式,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管理措施方便公众参观访问。一起来看。
这个冬天很多游客来到清华大学二校门和大礼堂拍照打卡,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参观游客 辽宁省丹东市金汤小学学生 王嘉烁:我是预约进来的,西门进来一直走到清华园,我感觉这里很有一些历史底蕴。
参观游客 赵苏芳:我跟先生是清华校友,所以带孩子来,正好放假,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原来上学的时候那种环境,跟现在的一些变化。
据了解,自2023年暑假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开始有序推进校园开放,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2024年元旦前夕,两所高校均宣布进一步扩大了校园开放规模,接待游客入校时间较此前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清华大学还将周末、节假日社会公众校园参观可预约数量增加至每日1.2万人以上,比之前增加约50%,并将探索工作日校园开放,逐步实现校园保持常态化开放状态。
今年寒假,清华大学专门规划了四条精品游览路线和六条红色讲解路线,并组织了200多名学生志愿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此外,还为中小学生来校参观提供整建制预约服务。
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 程正雨:现在,清华艺术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也都是面向公众开放,大学实际上也是人民的大学,我们也是一个开放的大学。
在北京大学,记者看到,一些游客边参观边通过“参观北大”小程序里的语音讲解,去了解北大的风物故事。
参观游客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 王跃婷:感觉每一栋楼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环境。
为更好地服务受众参观需求,北京大学正在自主研发出入校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各类参访人员多方式、多条件便捷入校。随着寒假来临,北京大学还制订了“研学游”服务保障措施。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王丽雅:充分挖掘校园在历史、文化、科普、实践等方面教育元素,我们每一条路线可能都设计的,至少有八到十个经典的点位。
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已发文表示,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
校园“被景点化” 高校加强管理应对客流
学校的情况也是各有不同。大学校园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高校需要综合考虑学校资源供给能力、校园面积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一些知名高校在应对游客参观方面经历了一个管理不断调整提高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
樱花是武汉大学的一张名片。阳春三月,打卡武大樱花,多年来一直是网络上春日旅游的热门项目。
2016年,武汉大学发布公告,取消赏樱季的收费门票制,实行网上预约、免费赏樱。预约入校赏樱人数也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预约制的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武大赏樱预约人数为工作日限1万人,周末限2万人。到2023年,赏樱预约人数已经增加到工作日限1.5万人,周末限3万人。
然而,浪漫的樱花也给武大校园带来“烦恼”。每年三月到四月,上下课的路上,樱花大道的游人如织;游客进教学地点参观也会干扰师生。最令人反感的是不文明赏花行为。
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增设了“人脸识别”系统,官方微博同时开通“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公布不文明行为的抓拍。樱花开放期间,武大规定在指定地点提供饮料售卖服务,并设置移动厕所。同时,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场所谢绝公众参观,学生食堂不提供公众就餐服务。
同样有着美景如画美誉的厦门大学也面临过“校园游”的困扰。早在2012年,厦门大学实施“限游令”,不允许旅游团进入校园,大部分食堂不接待游客,不再接受现金消费,普通游客需在校门口登记方可入校。
2018年10月起,厦门大学启用访客预约系统,校外人员需要提前预约入校参观,经过身份证件、人脸识别通过后方可入校。厦门大学还明确,预约参观时间为工作日中午12:30至14:00,每天不超过1000人;寒暑假及双休日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天不超过10000人。
学者表示,大学“被景点化”,面对这一社会治理问题,如何寻找各方价值共识,需要全社会共同作答。
北京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郑姚闽:从具有旅游属性的这种高校来看,几方面要有思考,一个是环境的承载量,还有学校的服务供给是不是能跟得上,第三个可能就是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如果客流量超过阈值,教室外会不会产生一些噪音或者管理成本会不会增加,也是校方会考虑的因素。
教育部:健全机制 平衡大学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
大学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符号,开放大学参观能够发挥大学的教育育人功能,但也需在校园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序科学地开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开放水平。1月2日,教育部也就大学校园开放问题进行了答复。
1月2日,教育部官网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过校园开放服务城市和区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进行了答复。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让大学校园在良性互动中更好地开放
理性、开放与包容,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理念。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的开放性,实现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和谐平衡。而大学要实现更好开放,也需要公众的“双向奔赴”,入校参观要讲文明,遵守学校规定维护校内秩序。相信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大学校园可以更好地满足校外人士正当的入校学习、参观需求,又保证校内教学活动不受影响。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