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首届汉文化论坛圆满落幕
打造世界级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记者 李伟豪)10月18日,首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圆满落幕。为期3天的时间里,150余位文史大家、文旅行业领军人物智慧碰撞的火花闪耀彭城,让徐州成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这场文化盛会,将汉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发展,让彰显徐州特色的汉文化名片闪耀起来,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世界级汉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撑。
△ 首届汉文化论坛开幕
聚焦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首届汉文化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徐州市委宣传部及江苏师范大学具体承办,江苏省副省长马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等150余位文史大家、文旅行业领军人物,对汉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生动展示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阐释了汉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 江苏省两汉文化研究会揭牌
“大风威猛起彭城,刘项相争汉帝生。”徐州自古是华夏九州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脉绵延流长。特别是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桑梓之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存灿烂,在国内外广泛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并构筑了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发展版图。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徐州的汉文化不是自我欣赏文化,而是具有中心辐射力、中心影响力、中心吸引力的引领性文化高地。徐州深刻认识到,把汉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强化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动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才能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此,徐州市委将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与旅游目的地纳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报告、列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大风歌城”文旅项目建设,并首次全力筹办汉文化文坛,让彰显徐州特色的汉文化名片鲜活和闪耀起来,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撑。
让彰显徐州特色的汉文化名片闪耀起来
在徐州,已经建成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占地面积1400亩,由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交流中心、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两汉文化精髓景点组成,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
“很难有一个城市把一个朝代的文化和运河文化结合在一块儿,而徐州得天独厚,同时拥有这两种文化,都是先辈留给徐州的宝贵遗产。”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看来,徐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汉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使徐州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看点和亮点。
△ 艺术品展示
徐州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优秀深厚的汉文化资源?周文彰建议一方面推广古人留下的汉文化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另一方面打造汉文化当代四绝:汉字、汉赋、汉画、汉礼,弘扬书法研习,写好汉字,倡导学习中国画,而汉赋则泛诗诗词歌赋,汉礼泛指文明礼仪,使徐州成为文明之城,扛起弘扬汉文化的责任。
“文物不能没有尊严地沉睡在库房,只有面对公众,它们才能真正活起来,真正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此次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以《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在他看来,徐州的各博物馆也收藏着大量汉代文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物所蕴含的汉文化特色,发掘时代精神,开发出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与现代人生活相对接。”
同样,留存在大地上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也应活化利用。徐州拥有极其丰富的汉代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汉墓、文化遗址、建筑遗存,早在十几年前,单霁翔就对一座徐州汉墓的保护做出过巨大贡献,促成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霁翔说,近年来,徐州在两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徐州的汉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他提议,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赋予公众更多知情权、参与权、 监督权,这样才能把文化遗产保护得更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讯员供图)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