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一串萄,滋润茅山福地

2021-07-13 10:09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到了茅山,问你最喜最爱之物,除了茅山长青、茅山翠眉、茅山春芽等绿茶外,必定是丁庄漫山遍野挂着晶莹露珠儿的葡萄了。

葡萄,古代又称为蒲桃,也有人写做蒲陶,它是在汉武帝时代,从西域传到中原大地。东晋年间,道教学者、医学家、文学家葛洪将葡萄引入茅山,当时只是“零零星星的种植,未大面积推广”。齐梁时代的陶弘景对葡萄也是独有情钟,在《本草经集注》中称:葡萄“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王翰的一首关于“葡萄”的诗,世代流传,从此西域的葡萄就像夜光杯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入夏,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

我决意去葡萄之乡——茅山镇丁庄村探访

为了采访红色茅山,我无数次驱车从句容市区出发,沿着句茅路向东疾驶,一路上各种广告牌已是耳熟能详,但记得更多的还是各种葡萄的广告:老方葡萄、二丫葡萄、丁庄牧场、怡然生态园……

约摸行驶一刻钟后,在句茅路的右侧,竖着一个巨大的“丁庄葡萄小镇”拱形大门。穿过拱形大门,一望无垠的葡萄园青翠葱茏,扑入眼帘。一个个葡萄大棚鳞次栉比,整齐排列,架下挂满了串串葡萄,与飘逸的各式灯笼相映衬,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葡萄的清香,一条条乡间小道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登上丁庄葡萄交易市场的顶层平台,放眼望去,墨黑的夏黑、紫黑的巨峰、嫩黄的黄蜜、青媚的阳光玫瑰、美甲般的美人指……2万多亩的葡萄园,一阵阵独有清香扑面而来,让人陶醉。

走进丁庄古典的村落,清清的池塘、古朴的亭台、碧绿的草地、时尚的休闲吧……这哪里是乡村田野,俨然成了名胜景区。

远处,一座现代化的白色建筑正矗立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之中,那是刚刚落成不久的丁庄葡萄合作联社。

在这里,我见到了茅山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丁庄村党总支书记方静。

刚落座,我就喜滋滋地问道:“刚才,我在路上见到了‘老方葡萄’的广告,那是不是你父亲的?”

方静忙纠正道:“那是我伯父方继生家的。”

说到丁庄葡萄,离不开“老方葡萄”创始人方继生,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邀我坐下后便攀谈起来——

1.丁庄,过去叫“腚家庄”

解放前,茅山镇的春城有一个村落叫“腚家庄”,也就是现在的丁庄村。为什么叫“腚家庄”呢?原来,这个村只有50多户人家,住的是土坯墙壁,茅草篷子,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再加上地处偏僻,交通十分落后,是全乡出了名的穷山沟,又小又穷,全村男子中近三分之一是光棍,衣服都买不起,根本娶不起媳妇,有些人甚至衣不蔽体,屁股蛋都露在外面,所以叫“腚家庄”。后来一大批“河南人”的迁入,使得全村人口逐渐增多,但村名还叫“腚家庄”。解放以后,该村逐步发展了起来。当时,一个叫丁权贵的村长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建议把“腚家庄”改名为“丁家庄”。后来,老村民们也认为“腚家庄”这个名字太难听,屁股蛋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就索性改成了“丁家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丁家庄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建起了一座座砖瓦窑,这在当时就是村办工业,村民们逐渐富裕了。村里的长辈多次商讨,认为“丁家庄”应该是姓丁的人家占绝大多数的一个村庄,而事实上,全村姓丁的仅有13户,因此,就决定把“家”字去掉,改称丁庄村。

方静的伯父方继生是丁庄村有名的能干人,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方继生怀着致富热情,准备大干一场。他承包了村里的窑厂,由于受市场和技术影响,窑厂不得不中途停火。他又率先在村里种桑养蚕,当年桑茂蚕丰,行情一时看好,方继生当起了农户们的义务老师,传授技术,村上80%的农户在养蚕中受益,不少农户盖起了楼房。1984年,方继生承包了5亩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方继生是个爱学习的人,平时自费订阅报刊杂志,到处收集致富信息,探索致富之路。当他了解到草毒适宜在丘陵地区种植并产出高效这一信息后,立即参加了草莓种植函授学习,在自家2亩地里进行立体种植草莓的试验。但因成本大、受益小而以失败告终。   几经挫折后,方继生几乎耗尽了家中积蓄。1989年,按照《致富信息报》上提供的养鸽专业户的地址,他走无锡,去苏州,到上海,勒紧腰带,省吃俭用,历经磨难,终于学到了一些养鸽技术。不久,借来3000元钱,从河南购进30对苗鸽进行试养,结果亏损7000元。但方继生没有气馁,他继续寻找着致富途径。

1990年,方继生偶然在《致富信息报》上看到一则“巨峰葡萄高产高效”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激活了方继生那颗蠢蠢欲动的创业心。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随即就去邮购了葡萄种苗,在承包的黄岗地上开始试栽了2亩葡萄,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硬,虽然他付出很多热情与精力,但收效不大。

正当他为葡萄产量上不去急得一筹莫展时,更为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两眼抹黑时,一次不经意的遇见,让方继生看到了希望。这希望犹如一抹初阳,冲破黎明前黑暗樊篱,从此,葡萄事业如日中天……

那是1991年的一天,镇江市农科所所长赵亚夫和往常一样去农村蹲点。偶然,路过方继生栽种的葡萄园,眼前一亮!从葡萄的搭架方式来看,很显然,这位农民是学过种植葡萄的。但从管理、施肥等技术方面来看,显得很粗燥,看来,一些要领与行进技术没掌握。此刻,赵亚夫想,我若是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模式传授于他,对他无疑是雪中送炭啊。可是自己与此人并不相识,正想马上去村委会了解此人此事,突然发现田边有一农妇正在耕种。赵亚夫立刻上前与其打过招呼并询问葡萄的主人是谁。尔后,他又主动地递上一张名片,热情地让农妇转交给方继生,并让她转告,在种植葡萄上有何困难,尽可找他。

话说方继生正为如何栽葡萄,靠葡萄发家致富而大伤脑筋时,从农妇那里得到一张名片:镇江农科所所长赵亚夫。赵所长?这不是农业专家么?!他喃喃自语,如获至宝,仿佛看到暗夜的灯火,温暖又明亮。是夜,他久久不能入眠:难道是上天派来助我的?如此想着,梦中笑醒……

第二日清早,方继生就赶到农科所。与赵所长初次遇见,他就被赵亚夫的亲的力感动了。想像中,领导的架子什么的在赵所长身上荡然无存!相反,他亲切地让方继生坐,并为其泡茶,主动与他谈心。当知道老方对自己种植葡萄的种种困惑时,赵亚夫虚心又耐心地传授他许多栽葡萄的新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等科学方法,大大增强了方继生对载葡萄的自信心。

此后,赵亚夫的心里的农民朋友中,又多出了一个方继生。每次去春城,他都要观察老方葡萄的长势,并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方继生。最让方继生感动的是,不仅他亲自来,还带领农科所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葡萄园现场指导。特别是从日本引用早川方法栽种巨峰葡萄,不但葡萄产量取得了明显的丰收,还让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短短几年,他从几亩发展到十多亩、二十多亩,亩产2000斤,因葡萄品质好、颗粒大、颜色纯、味道正、糖分足等特点,销路供不应求,倍受市场青睐。时至今日,春城老方葡萄已是知名品牌……

当年,方继生就动员其他13户农民和他一起种植,葡萄园发展到200亩。1996年,全村葡萄园面积已发展到300亩,每亩毛收入达到了10000多元。方继生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

受“葡萄大王”的启发,方静的父亲也开始跟着大哥种植葡萄。小时候,方静在葡萄园里一边看管葡萄,一边在葡萄园周边放牛、割猪草。

从宜兴轻工学校毕业后,方静回到村里被推举为民兵营长。

虽然是民兵营长,但总觉得身上缺乏“兵”的味道。2002年12月,已是预备党员的方静毅然参军到了北京总后联勤部当了名运输兵。

部队的生活是单调的却不乏味,射击、队列、越野、器械、百米障碍、战术、擒敌格斗、会操、歌咏比赛等……当空的烈日,记录着淌不完的汗水,一道道伤疤记录着一天又一天的摸爬滚打。军营,终于把方静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养成了“言必行,行必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在部队的两年,方静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葡萄的发展,父亲经常写信告诉方静葡萄的发展情况。

从来信中得知,以伯父方继生为主要种植户的葡萄园被正式命名为“句容市千亩早川葡萄科技示范园”。园区规模增加到600亩,种植农户80余户。方继生先后投入10多万元,在葡萄示范园建成了“滴灌”技术。同时用他的名字,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继生”牌商标。茅山镇春城葡萄协会也成立了,方继生被推选为会长。澳古斯特、夏黑、白罗莎尼奥、魏可等新品种也开始在丁庄试种。

让方静更加激动的是,伯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农民代表,还赴京参加了全国农业产业化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

每一条喜讯都牵动着方静的神经。两年后,方静本可以转为士官,但他的心里牵挂着家乡的葡萄,便含泪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退伍回到了丁庄,继续跟着父亲和伯父在葡萄园里忙碌着。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方继生在2012年因病辞世。这不但对方家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丁庄村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冬季的那天,天空飘着雨雪,仿佛上苍也与村民同悲,全村人含泪送走了方继生。

伯父的离去,使方静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感到那年的冬季特别寒冷和漫长。“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方静的意志,他很快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决定和堂哥方应明一起继承伯父的事业,和乡亲们一道,把“老方葡萄”的品牌传承下去,开辟一个崭新的春天。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丁庄葡萄已经悄悄出现了危机。

2.丁庄葡萄曾经跌入低谷

丁庄的第一代巨峰葡萄,原产于日本,进入我国正值建国初期,巨峰葡萄的引进,丰富了我国的食物种类;第二代红地球葡萄引入,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使蒸蒸日上的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三代就是阳光玫瑰葡萄,传奇经历就此开始。

阳光玫瑰葡萄是日本的高端产品,外表呈青绿色,果实粒大,入口清甜,口感独一无二,阳光玫瑰葡萄以其独特的性状和外形,深受人们欢迎。

“同样的葡萄,品控更好,每斤可多卖出3、5元”。“葡二代”陈志军到日本学习回来后,砍掉了家中的老果树,种上了阳光玫瑰。“相较普通棚架,‘一字架’的搭建模式更方便固定葡萄枝叶,为阳光玫瑰根系伸展和枝叶生长提供更足够的空间,且管理环境上更为干净便利。虽然葡萄树种植的前两年没赚钱,但第三年一亩阳光玫瑰就卖了10万元,超过了过去三年。

巨额的利润,一下子吸引了大批种植户,丁庄开始大面积种植,这本是好事,但令人感叹的是,从阳光玫瑰葡萄引入不足四年,阳光玫瑰葡萄从一个世界知名“新贵”,流落成一个“凡夫俗子”,甚至出现了烂市的情况,从200元一斤滑落到3~5元普通水果的价格,有些品质差、卖相不好的葡萄,烂在树上无人问津。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网红水果快速出现近乎传奇的落差呢?

四个字:“品质”和“数量”。

在日本,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不大,但标准统一,对果树的管理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对质量的控制更是精益求精,因此,所产葡萄称之为无可挑剔的精品,当之无愧,因此,虽价格很高,却倍受欢迎。

阳光玫瑰葡萄引入丁庄后,因其价格好,利润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引入品种的同时,并未引入严格的管理标准,果农们处于“散养”、“放养”状态,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产品数量,质量的控制大幅缺失,偏离了标准化方向,一度达到了7000斤/亩,基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多被批发商以3~5元/斤收购,致使很多农户放弃了葡萄种植,甚至开始砍伐葡萄树,另谋出路。

网上一篇《疯狂时如印钞机,5年种了100万亩,阳光玫瑰葡萄难见“阳光”》热传,更是揭开了各地葡萄种植户一窝蜂地去种阳光玫瑰葡萄的乱象。

此时,方静已经升任茅山镇党委委员、镇人武部部长,兼任丁庄村党总支书记。

那短时间他非常焦急,眼看着前辈辛辛苦苦打造的葡萄产业就要毁于一旦。

痛定思痛后,丁庄人决定向品质要出路,走葡萄种植精品化之路。方静带领村两委花了3个月时间组织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召开了80多场座谈会,统一了思想,要抱团打市场。2015年8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指导下,茅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2016年成立了联社党委。丁庄葡萄的发展模式由原来的“村+合作社+农户”转变为“党委+联社+合作社+示范户+农户”模式。

专业合作联社还推出了“二次分配”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受益。“联社从农民手中收购葡萄,再统一卖出,其中的差价返还给农民。” 方静说。

茅山镇党委一班人在丁庄葡萄的标准与质量上,从未懈怠。为统一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镇党委联合农科院校建立了一系列葡萄种植生产标准,标准的推广就是品质的播种。党、政、学、社联手将丁庄葡萄的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进行无缝对接。

如何以小博大、以不变应万变,唯有品质担当。茅山镇顺势而为,专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定期对镇域农资店、种植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同时深化“片长”制,推进葡萄生产的追溯管理,为每一串葡萄贴上溯源码,颁发“准生证”。在丁庄,葡萄有严格的上市品质标准,以阳光玫瑰为例,一串应在35~40颗,重量应在500-600克,必须要疏单层果,甜度控制在18~19,药残留检测必须为零。

为了保持葡萄产业的发展后劲,方静又做了四件事:

首先是培养党员致富能手,一方面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他们开展室内理论教学与室外田间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与日本农文协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培养机制,连续三年选送122人次赴日研修。

其次是紧抓葡萄生产服务,组织党员开展农户大走访,“一户一档”建立农户大数据库,主动对接银行开展“惠农贷”金融服务工作,已给305名农户无抵押成功贷款2856万元。

第三是开拓葡萄销售渠道,举办“句容葡萄节”“丁庄葡萄音乐节”,开展营销路演等活动,开通“丁庄葡萄”天猫旗舰店,聘请专业主播进行每日直播,同时与商超合作,目前全国共有2100多家“丁庄葡萄”门店,三年来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葡萄3139吨,销售额5022余万元。

最后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引进义利康酵素、清境农场等重大项目,鼓励党员农户带头开发葡萄衍生品,利用丁庄的闲置小学和老旧民房建成面积1500平方米的丁庄葡舍民宿。

在二丫葡萄采摘园,葡萄萃、白兰地、葡萄曲奇等产品整整齐齐摆放在货架上。“我是镇上第一个做葡萄萃的。”农场负责人王玉根说,将葡萄做成葡萄萃,一袋的成本是3.5元,销售价格是10元一袋,销售异常火爆,不仅解决了葡萄售卖期短的问题,还获得了比较可观的利润。“去年年底,我们做的几百袋葡萄萃卖得还剩几十袋,本来是想留下来做样品,没想到一批柬埔寨的游客尝过之后硬是全部买了去。”

“除了原有的葡萄酒、葡萄籽油以外,近年来我们还逐步推出了葡萄萃、葡萄干、葡萄果冻、葡萄曲奇、葡萄奶昔等衍生品,产品多达二十余个,每年光衍生品销售就达500万元。”茅山镇合作联社工作人员李昀说,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丁庄葡萄”品牌的附加值,让葡萄产业在富民路上越走越宽。

3.服务,永远是村“两委”的主旋律

在市场一片红火的同时,方静也在进行着冷思考。

他不会忘记丁庄葡萄在发展过程中的心酸往事——十几年前,由于周边城市的葡萄对丁庄葡萄造成极大的冲击,丁庄葡萄销售成为难题。那时的丁庄,没有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和能力,葡萄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发展陷入低谷期。丁庄葡萄种植户只好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当时很多葡萄以两块多钱一斤销售给小商贩。

“以前,丁庄葡萄没有销路的时候,我们除了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还有很多贩子到我们葡萄田里来收葡萄。”丁庄葡萄种植户丁付祥介绍说,“葡萄贩子来收购的时候,根本不按斤称,都是按照田块包,这块田的葡萄多少钱,全部包给贩子。”一想起当年的情景,丁付祥心里酸酸的。

而今,丁庄葡萄已在南京金鹰、德基BHG、盒马、北京果多美等多家连锁店设立了丁庄葡萄销售专柜。

而这一切离不开丁庄村党委一班人的努力。

在外见过世面的方静,吹响了品牌打造的集结号。

为有效保护“丁庄葡萄”这一特色产品,他们从2016年开始,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丁庄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经过5年的努力,茅山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丁庄葡萄”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丁庄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句容市茅山镇的10个行政村,核心区种植面积10000多亩,形成以巨峰、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为主的30多个品种,带动了句容等周边4000多农户种植葡萄近50000亩。

有人说方静是个“不安分”的人。的确,对丁庄的发展,他时刻都在想如何求变求新,如何将联社效应发挥到极致。丁庄葡萄生产已日臻成熟,而销售需要更进一步。方静首先想到了互联网,他与顺丰快递多次协商,达成长期销售协议,并成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几年来利用互联网销售150多万斤。他又多次去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与华润集团、上海乐购、百果园等大型知名商场合作,开设专柜。一时间,丁庄葡萄在上海、南京成为水果中的明星,让顾客频送秋波、爱不释手。

在方静的策划组织下,丁庄葡萄合作联社还涌现出了全国最先进的葡萄分捡中心、优质优价的生产销售等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成功地提升了葡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方静不仅是葡萄种植销售的领头雁,还是乡村治理的能手,在他的带领治理下,丁庄村成为乡风淳朴、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村民富裕的新型乡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等10多项荣誉称号。

但市场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丁庄也撞过“南墙”。曾经有一次运往南京车辆出现事故,在家的车辆周转不过来,葡萄未能及时送达超市,按照合同,丁庄要赔付10万元的违约金。这次“买单”暴露了葡萄的冷链运输问题。

方静随即让合作联社出面,与4家冷链公司成立北京、上海、南京的专线,在确保5辆南京冷链专车运输的同时,家中备好6辆车可供随时调度。

冷链运输问题的解决,很快打开了销售的局面。南京德基广场5家店面同时供货,实现当天采摘当天销售;盒马生鲜店面由30家扩展到100家;销往上海的葡萄‘销售期’被严格控制在24小时以内,让上海的市民随时品尝新鲜葡萄……

去年新冠疫情突然而至,方静开始为下半年的销售而谋划。为保证销量不受影响,除了保证传统大型商超的渠道稳定外,又将云销售渠道提档升级,开辟了盒马鲜生、天猫旗舰店、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渠道。

在丁庄葡萄合作联社的一楼,有一个“直播带货”点。去年的一场现场直播带货热闹非凡——

“丁庄葡萄自然熟,欢迎大家来品尝。”在45分钟的直播时段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副市长曹丽虹,句容市茅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露,二丫葡萄园负责人“田妈妈”王娟等作为特邀带货人先后出镜,参与葡萄树下话葡萄、葡萄吧里销葡萄、葡萄展厅售葡萄、葡萄棚里品葡萄四个环节的直播互动,向全国的网友们推荐自然熟、无公害、口感好的丁庄葡萄。本次直播吸引了57万余人通过“新江苏”客户端和省妇联“她播women+”平台在线观看。

丁庄村环境优美,每年有大批游客来游玩、采摘葡萄,可是因为没有住宿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游客在此过夜。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丁庄村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占地11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14间客房的民宿,可日接待游客40人左右。

在丁庄村紫樱湖畔,走在青砖铺就的小径上,青砖白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几口大水缸放置院中,土屋阡陌、蛙鸣犬吠……这里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隐世田园的味道。

“准备本月中旬对外营业,预定住宿的客人已有10多批。”开了民宿的张渝俊说,没想到,葡萄采摘高峰期还未到来,民宿预订就已经如此火爆。

“只要丁庄还种一天葡萄,困难就一天不会消失。”方静说,他还是相信,困难越大机会就越大,他也会坚持带着联社1927种植户把这串金葡萄种好,承担起一个“葡二代”的责任与使命。

4.红绿交融,让丁庄更红

眼下,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葡萄小镇”丁庄,又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到处弥漫开葡萄醉人的香甜气息。

丁庄是翠绿的,是滋润的,但它更是红色的。丁庄的“绿”生长在一片红色文化的热土上。

据抗日战争时期句容县境内的秘密交通史料记载:1938年7月,新四军在徐村建立第一个秘密交通站,站长为樊绪经。1939年2月,句容县委保卫部徐部长组建王庄句容交通站,下设柏巷、丁庄、致和3个支站,丁庄交通站设在春城,是镇句交通线上联系磨盘山、延陵、白兔等交通站的一个重要节点,下辖三个支站,即曹庄、东山头、甫亭。江志洪为丁庄地下交通站站长,其任务是负责传递情报、信件和宣传资料,接送过往革命同志,保障党政军之间联系。

在丁庄村葡乡记忆馆旁,一处看似普通的农村住房,墙上“茅山抗战根据地”的提示牌十分醒目,这里就是解放前设立的秘密交通站。

“当时的茅山地区,形势错综复杂,除了新四军外,还有日军和伪军,国民党顽军还不时对新四军发起袭击。”76岁的江公平说,在农户家里设置的地下交通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也是他父母一生的荣耀。

作为丁庄地下交通站站长,江志洪是茅山镇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红色IP”。为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茅山镇青年党员自发组织创造红色情景剧《薪火》,通过接地气、有温度的情景剧“实地还原”,生动再现了江志洪的故事。

风雨如磐的历史逐渐远去,恢宏壮阔的红色史诗世代相传。如今,丁庄交通站旧址已成为丁庄村热门“打卡地”,一批批干部群众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言,聆听红色故事,在红色地标中汲取奋进力量。

为了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茅山镇着手对丁庄交通站旧址进行改造升级,搜集完善史实资料,丰富展示形式内容,因地制宜将其打造成资源独特、内涵丰富、可观性强的“党史教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红色文化,得到精神洗礼。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与发展绿色葡萄产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只有在红色精神传承上出新出彩,才能铭记百年征程来时路,赓续与时俱进长征路,坚定求真务实脚下路,走好守正创新奋进路”。茅山镇党委书记郭露如是说。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现代作家汪曾祺在散文《葡萄月令》中,用娴熟的文字展现了葡萄的美,而今在丁庄村,我亲眼目睹了葡萄现实中的美。

农家小楼幢幢,掩映葡萄园中;田野上凉风习习,芬芳馥郁。茅山如黛,绵延巍峨,见证着小村的沧桑巨变。

我,也被深深地“萄”醉其间……

(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 赵柳方)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