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感悟南水北调精神内涵

2020-04-15 16:23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什么,如何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给了我们答案。它汇集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南水北调工程是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它起始于毛主席,完成于新时代,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标志着东中期一线工程顺利完工,从此,北方人终于喝上了南水,为了这一美好愿望,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长达半个世纪的关于水的中国梦。可以说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已经深深的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当中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在新时代,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维,对于我们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根本出发点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来到开封视察黄河,坐在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对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伟人简短的21个字,成为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开端。直到2002年12月27日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为南水北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为了南水北调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亲自参与工程的论证,或作出批示,或亲临一线,包括新时期开发性移民政策的提出和实行,目的都是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的科学实施和顺利推进。南水北调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南方之涝,消解北方之渴,造福于人民。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线陶岔渠首闸自通水以来累计入渠总量为260.41亿立方米,惠及了京津冀豫等沿线5859万人。间接受益人口达到1亿人, 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可以说,工程的成功兴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真实写照。纵观历史,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必要手段

十八大报告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必须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真刀真枪推进改革》,其指向同样是进行伟大斗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就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改写山河,敢于斗争的结晶和产物。以中线工程为例,上世纪的丹江口大坝和老渠首的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志,1959-1974正是国力贫弱民生艰辛的年代,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为了引水北上,让首都人民和敬爱的毛主席喝上丹江水,几十万建设民工战天斗地,克服万难,硬是用人力完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不到16个月实现汉江截留,六年间开挖土石方6700万立方米,这是何等的豪情,何等的霸气!丹江大坝加高、穿黄隧洞的贯通、膨胀土问题的解决……一项项难题的攻克又体现出我们斗争中积累的智慧。最近的疫情防控是一场斗争,某些大国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的本领。当今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社会不渲染斗争,但不回避斗争。准备好斗争,或许就没有斗争;不准备斗争,斗争必将找上门来,这就是辩证法。我们在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的同时,必须要把斗争的精神和斗争的意识贯穿其中,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三、和谐共生共享是共同愿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对待不同文明,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思想。儒家在早期就提出“协和万邦”,这实际就是主张以和平共处、和谐交往为协调天下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2017年1月17日-18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瑞士的日内瓦和达沃斯时“闪耀全场”的两场演讲,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11月2日,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又写入联大两份安全决议⋯⋯从理念到共识,彰显了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中华文化人文思想的重要理念,也是习近平同志一直所倡导的。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南水北调的成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南水北调成为造福民族、造福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挥棒。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是党和国家为南水北调工程确立的重大方针。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加强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实现了受水区与水源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通过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确保水质持续向好,确保生态文明效益持续显现。可以说,南水北调的实质就是水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的一个过程,既解决北方缺水的难题,又最大程度的有效合理的发挥水资源的价值。共享的成果打破的是地区的界限和民族的差异,换来的是利益的重组和成果的共享,是在一国之内,地区之间的一个关于水的共享,与总书记的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前瞻意识,还为人类共同应对重大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讲好南水北调故事,发扬南水北调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四、顾全大局担当奉献是永恒的使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实践中产生的南水北调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精神的熔铸。如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井冈山、长征、焦裕禄、红旗渠和载人航天精神一样,南水北调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广大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为南水北调舍弃生养自己的家园,抛家舍业,西迁青海,南下荆门、钟祥,北上豫北,跨越两个世纪,涌现出像何兆胜和习明学等移民标本。库区各县市区舍小我为大我,以壮士断腕之心强力治污,一切工作服务于南水北调这个国家工程,广大移民干部牺牲自我,奉献国家,以“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心和勇气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移民搬迁任务,实现了“不伤、不忘、不漏、不掉”的目标,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移民赞歌,涌现出了像王玉敏、安建成和王文华等模范移民干部,他们顾全大局,他们奉献担当,他们用辛勤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爱担当的中国精神。

世纪调水梦,今日终得圆。南水北调是人类与自然的一次和谐对话,是中华民族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奋斗,改写山河、扭转命运的伟大壮举,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南水北调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谱写的新时期英雄史诗,也是激励后来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赞歌。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水北调工程这一新时期国家重器必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大任,南水北调精神这一新时代国家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辉。我们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田文阳)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