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画框定调”让基层调研“破圈出彩”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人民日报 6月6日)
只打扫调研线路必经的道路,只粉刷沿线的房屋和院墙,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参观意义的标志物整体迁移到线路上来,对线路经过的群众、家庭突击培训,以备突然询问……“整个调研成了一场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实景演出”。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不做表面文章,进一步解决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等问题。
眼睛向下,给调研“画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本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党员、干部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开展调研时,存在“甩手式调研”匆忙赶场子,没时间座谈,临走要材料,也有“盆景式调研”,提前规划路线,摆出“花架子”,作秀摆样子,不仅未能取得实效,还给基层干部增加了负担等形式主义问题。调研要学会眼睛向下看,深入基层一线,让群众讲实话、听群众说心里话,真正把实情摸透。
脚步向下,给调研“定调”。调研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问计于民、求教于民、造福于民的法宝。一些极少数地方采取“作秀式”调研,在“精挑细选”“走经典路线”式调研上下绣花功夫,这种现象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长此以往,造成党员干部更加不重视调研成果,而是在调研过程中对上虚与委蛇、一心应付。调研就要脚步向下,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苗头倾向,以钉钉子精神担起重任,展现作为,为调真研、真调研保驾护航。
身子向下,让调研“破圈”。如何让调查研究破除“形式主义”怪圈,应当追求“轻车从简”“轻装上阵”,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不能当做“逢场作戏”,说啥都看稿子、走哪都随路线。要多走随机性的“自选路线”看“后院”、看“角落”,少走有准备的“规定路线”看“门面”、看“窗口”;要多坐一些群众的“矮板凳”,听听群众“心里话”,而不是简单地翻一翻“台账资料”、听一听下级汇报,既减少基层单位为接待调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又避免外界的影响和误导。唯有这样,不走过场、不做虚功,让调研回归本位,才能真正解决基层的急难愁盼,赢得群众信赖与支持。(文/曹瑞晓)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