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撕掉“花架子”根治基层形式主义顽疾
2025年蛇年春晚的小品《花架子》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将基层形式主义的种种怪相搬上舞台,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小品开头便以雷镇长要求擦玻璃的小事为引子,通过秘书的传达,商户的理解,再到最终的执行,层层加码,从“脏了才擦”变成了“每天都要擦一次玻璃”。小品用艺术的手法,撕开了形式主义的"漂亮外衣",讽刺了基层工作时常面临的“层层加码”现象,暴露出其虚有其表的本质,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形式主义之害。
基层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然而,近年来,形式主义在基层的滋生蔓延,如同蛀虫侵蚀着基层工作的健康肌体,不仅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行政资源,更严重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地和民生福祉的切实改善。要根治形式主义顽疾,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优化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等多措并举,让基层工作回归本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根治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基层干部本应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勇于担当作为,善于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他们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精力都用在"摆花架子"上,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损害了群众利益,更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破除形式主义,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引导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优化考核机制是根治形式主义的重要抓手。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本应为准确衡量工作成效,为人才选拔、任用、奖惩及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旨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机制过于注重表面数据和形式表现,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应付考核上。因此,为了优化考核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形式主义,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对实际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比重,减少形式主义的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是根治形式主义的重要保障。监督检查是系统性、规范性地对政策、决策及其实施过程进行审核与评估,是确保工作合规、有效、真实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单位或部门在迎接检查时,仅仅是为了应付而临时拼凑材料、粉饰成绩或监督检查过程走过场,只看重表面文章,忽视实质审查,导致问题被掩盖。因此,为有效加强监督检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形式主义的监督检查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对发现的形式主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负担。(作者:董丽圆)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