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责之剑”提升扶贫工作作风
用“问责之剑”提升扶贫工作作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句号!这项历史性的任务,成为中国人民心头的关切、脚下的实践。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但影响正在逐步被克服。决战决胜已经箭在弦上,时间紧迫犹如战鼓催征。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扶贫干部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狠抓作风建设。优良的作风不仅可以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还能在提升成事能力。优良的作风从何而来呢?笔者看来就要坚决严肃问责方能倒逼作风转变,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并且还要做到抓得住,管得住,干得好方可行。
问责千遍,不如追责一次。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大对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把纪律挺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要针对扶贫领域“慵、懒、散、慢、玩、浮、乱、软”等不干事、怕干事、慢作为、乱作为等典型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不为者付出代价,让其他干部受到教育,推动形成鼓励尽责、崇尚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众所周知,严于问责是歪风邪气的“克星”。这里的问责不是拿鸡蛋碰石头,而是坚持正义正气不让一分一厘,硬气来自底气,无私方能无畏。领导干部只要较真碰硬,歪风邪气就不会有滋生的土壤、蔓延的空间。对那些严重违规违纪的个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处理得越坚决、越彻底,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就越牢固,成效也就会越明显。
用“问责之剑”提升扶贫工作作风,就要切实解决验责不严、问责不够的问题。只有做到验责拒绝理由,问责不留退路,扶贫干部作风才能硬起来。要立足于事业发展、造福于民,着眼于爱护干部、从严要求;要在机制设计、标准设计上多用心,靠制度约束、机制推动、奖罚激励促进作风建设。要抓不落实的事,查办不履责的人。要让办成硬事、做好难事的干部风光露脸、扬眉吐气。只有这样,各级干部才能真正心往基层想,脚往基层迈,劲往基层使,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抓落实能力,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作者:杜继红)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