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房地产十大事件:“拐点”显现,房企化债迎曙光
时针拨动,2024年已经成为历史。回顾2024年,这一年,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转折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房地产行业全年出台政策超780条,在“救市”政策主旋律的带动下,一二线城市楼市率先复苏,房地产市场“拐点”已然成型;这一年,“保交楼”政策持续,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更多房子按时交付到了老百姓手中;这一年,房企持续洗牌,保利、华润、绿城等房企逆流而上,融创等房企化债“上岸”,祥生控股、佳源国际等房企黯然退市。这一年,各地纷纷调整住宅设计技术指标,放宽容积率限制、提高得房率,“第四代住宅”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新京报贝壳财经盘点出2024年房地产行业“十大事件”,包括楼市“拐点”、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创新高、万达被“追债”、房企化债等,希望通过这些大事件窥探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全貌。
1、楼市迎“拐点”
事件回顾: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政策促进下,10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网签数据显示,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其中,环比来看,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6.7%;二手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4.5%;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环比增长5.8%。
同比来看,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0.9%,比9月份同比扩大12.5个百分点,自2023年6月份以来连续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全国二手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8.9%,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自2024年2月份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
对于2024年的楼市成交,克而瑞总结称,一季度销售成交同比降幅年内最高,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二季度政策面明确转向去库存,市场信心有所回暖。三季度成交环比周期性回落,同比降幅持续收窄。四季度政策面明确“止跌回稳”,成交规模止跌回正。
点评:
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出台后,2024年10月、11月、12月核心一二线楼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持续攀升,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拐点”已现。
2、高端楼盘走出“独立行情”
事件回顾:
在2024年房地产处于深度调整之际,高端改善市场走出了“独立行情”,尤其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日光盘、网红盘、“千人摇”纷纷显现,其中不乏有一些创纪录的楼盘。
以上海为例,2024年3月29日,中海地产位于上海黄浦区新天地的中海·顺昌玖里打响了2024年“日光”第一枪。套均总价4000万元左右,首开全部售罄,销售总额196.5亿元,刷新了全国商品房单次开盘销售总金额纪录。2024年10月9日,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侨鑫汇悦台网签了一套建面约1251.44平方米的单元,单价高达36.86万元/平方米,总价更是攀升至4.61亿元,这一总价也刷新了中国内地单套住宅售价新纪录。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24年以来,大城市豪宅交易较热,和三个原因有关系:一是资金避险情绪较强,大城市豪宅的稀缺性、保值增值空间、满足改善型居住需求等特征,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二是相比2020年豪宅的交易热,当前开发豪宅项目的房企心态更平和,“捂盘”心态少,而冲刺和加快项目出清的心态较重;三是相比2023年房价倒挂时期豪宅认购的高门槛,当前认购门槛明显降低,积分、摇号等高门槛规定明显减少。
点评:
上海等一二线城市高端改善市场走出了“独立行情”也和供给端相关,由于这些城市放开了高端住宅的入市条件,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也带动了高端楼盘的成交。
3、物业费“降价潮”
事件回顾:
2024年年中,多地业主呼吁物业费下降。其中,重庆数百小区业主呼吁要求降低物业费引发广泛关注。
上述事件起因是当年1月重庆市住建委发布《重庆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2月,重庆市发改委披露《重庆市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2024年版)》。两份文件明确了住宅前期物业收费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不再采用此前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结合的价格管理形式。根据上述文件,物业服务内容分为四个等级,分档收费,最高等的四级服务物业费不超过1.9元/平方米,维持了2015年的价格水平。不过,新规也提到,如确需超四级服务标准收费,物业公司可以向住建部门和发改部门申请、核价,新规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但是,重庆很多楼盘的物业费超出这一新规。比如,有楼盘收费为4元/月/平方米,明显大幅度高于上述标准。
继重庆后,青岛、武汉等城市不少小区业主也加入了呼吁降物业费的行列。此后,青岛也有个别小区与物业谈判成功降低了物业费。
点评:
业主呼吁降“物业费”其实反映出近年来“物业费”越收越高,而业主却认为物业服务“质价不符”。一方面,物业公司应提升服务品质做到“质价相符”;另一方面,政府指定前期物业费收费办法应具有明确细则,明确物业分级依据标准和超出标准收费的依据。
4、万达被“追债”
事件回顾:
2024年12月17日,融创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万达集团提起仲裁,事涉早先融创与万达商管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融创要求万达集团和万达商管支付相应的股份回购款,涉资95亿元,该仲裁申请已被受理。
这已不是万达首次出现“被追款”。2024年10月,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请求万达集团支付股份回购款50.41亿元。而万达内部人士称,关于这笔投资,双方在投资协议中并没有签订业绩对赌条款,目前也不存在必须回购股权的情况;因此,万达认为融创没有理由要求回购股份。
点评:
万达和王健林已数次被曾经的“老朋友”追债,这也让外界对万达的资金状况产生担忧。
5、融创“化债”
事件回顾:
作为早期出险的大型民营龙头房企之一,融创中国是否化债成功获得市场关注。在2023年完成境外债整体重组后,2024年11月,融创交出行业首份境内债重组方案;2024年12月10日,融创房地产集团宣布,“H6融地01”和“H0融创03”两只债券已率先通过重组表决,目前,融创尚未公布境内债重组整体投票结果。
2024年,多家此前出险的房企也加快了债务重组步伐,除了融创外,还有远洋、世茂、旭辉等民营房企都积极推进债务重组。
点评:
作为行业首份境内债重组方案,融创境内债方案也会给其他房企在化债方面带来启示。
6、保利发展率先“保价”
事件回顾:
2024年9月26日,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当日,央企保利发展旗下多个城市项目公布了 “保价计划”,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此后,河南、四川等地本地部分房企也跟进了“保价计划”。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龙头企业如果带头“保价”“无理由退房”,有利于带动供给端价格稳定。
点评:
“保价”实际上仍是营销手段,助力促进商品房去化,但客观上也有助于提振和传递行业信心。
7、万科“渡劫”
事件回顾:
2024年,万科或将交出了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由于年报数据还未公布,根据2024年三季报,万科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8.95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179.43亿元,同比下降231.7%。
对于业绩亏损,万科给出了解释:主要是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滑、计提减值、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亏损,以及部分资产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等。
面对业绩下滑和债务问题,万科也在积极自救,其指定了 “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其中包括调整融资模式、削减债务等。万科也明确表示,未来两年计划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付息负债总规模要降一半以上。
点评:
黑夜的尽头是黎明的曙光。目前,万科正在走出“至暗时刻”,业界也希望这位曾经的“带头大哥”能够重拾辉煌。
8、“高价地”再现
事件回顾: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行业信心的回升,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率先回暖。在2024年年末,上海、深圳、北京推出不少优质地块,房企抢地竞争激烈,多宗核心区域地块被竞价至高点。其中,2024年11月29日,北京153.3亿元“总价地王”诞生;12月2日,深圳185.12亿元的涉宅“总价地王”出炉。
从全国土地市场来看,目前呈现“点状升温”的态势,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例如深圳、杭州、成都、武汉等地的核心城市,土拍热度节节攀升,表现为民企房企进场拿地、优质地块溢价率攀升、底价成交地块减少等。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整体而言,在2024年的土地市场,北上深杭仍是房企重点“补仓地”,广州、成都、合肥的优质地块吸引众多房企踊跃参拍。
点评:
“春江水暖鸭先知”,房企拿地意愿上升、土地市场回暖是房地产行业复苏的“风向标”。
9、二手房成交“翘尾”
事件回顾:
在一系列楼市利好新政下,一二线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持续攀高。2024年11月,先是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爆发。据机构数据统计,2024年1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超1.8万套,创20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含商业)达2.70万套,创44个月新高;深圳二手住宅网签7125套,创近4年以来新高;广州二手住宅网签13044套,处于近两年高位水平。
进入2024年12月,核心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也相继攀高。中指研究院发布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最后一周,其监测的20城二手房成交35527套,环比略增2.1%,同比则大幅增长103.4%。
点评:
二手房业主往往对政策的灵敏度最高,所以,楼市新政往往对二手房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2024年,二手房市场整体呈现“以价换量”的特征。
10、“保海万”格局被改写
事件回顾:
2024年,百强房企销售榜单前三名房企阵容也发生了改变。根据中指研究院和亿翰智库数据,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的销售额为3230亿元和3106亿元,分别位居冠军和亚军。而2023年排名第三名的万科跌出了前三。根据中指研究院榜单,绿城中国加上代建销售额2768.5亿元排名第三,而华润置地销售额2611亿元排名第四,万科销售额2446.8亿元,排名第五。
对比2023年榜单,保利发展仍然是“榜一”,中海第二名的地位也未被撼动,“保海”组合仍然是冠亚军,但是2023年“保海万”格局中万科的地位下降,被绿城、华润迎头赶上。
点评:
“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保利发展已坐上“头把交椅”,而万科已跌出前三。同时,房地产行业巨变之下,一些房企逆流而上,新旧力量正在交接和更替。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