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到底该不该读硕士,一个HR说出来了

2023-12-12 15:14 来源: 编辑:腾讯网 浏览量:0

2023年秋招季已逼近落幕,“学历”这一关键词,在今年秋天频频出现在热搜榜上。

人们讨论“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暴露的问题,讨论985、211学历是否真的显著影响学生能力,这些讨论的背后,都有着统一的现实指向,即学历之于应届生就业的意义。

12月1日,南风窗公众号发表了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报道《花三年读硕士,就业还要靠本科》,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在微信微博六千多条评论里,读者广泛地分享自身的遭遇,以及对学历与就业关系的思考。

在后续不断的讨论中,我们意识到,“第一学历歧视”的背后,不只是“学历决定能力”这一片面的评价体系,还有更现实的原因——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膨胀,导致就业市场无法有效消化。

硕士毕业生人数,仍在不断增长。

据中国教育报相关报道,自2016年起,考研报名就进入了高增长阶段。2015年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再度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

在报考人数攀升的趋势下,即使2023年报考人数增长趋缓,但无可否认的是,研究生规模已在十年间翻倍——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2021年已经达到近120万。

学者李彬、白岩则在论文中进一步指出,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张速度比本科生更快。1998年本、硕招生比为100:8.8,在2017年就上升到了100:17.58。2023年上半年的春招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将首次超过本科生。

“内卷压力下,本科生越来越不敢就业,感觉自己必须读一个硕士。”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官冯丽娟告诉南风窗记者,这种内卷有时也导致了学生读研的盲目和非必要。

作为一位资深的“70后”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在1999年加入前程无忧,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研究工作。她和团队面向求职者,连续多年发布了“中国典范雇主”榜单和“大学生喜爱的雇主”榜单。此外,在行业微访谈节目《二马氏的饼干》中,冯丽娟也走进各大雇主企业,进行深度的人力资源领域专访,关注雇主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

但现实是,投入更多,并不一定能收获更多。冯丽娟发现,很多硕士在求职过程中,求职预期提高了,找工作却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顺利。

究其原因,她指出,越来越多的硕士乃至更高学历人才毕业涌入市场,但现有的就业市场中,还没有足够多的岗位与之匹配。“事实上,企业的很多岗位要求本科学历就够了。”

大量硕士生简历的投递,增加了企业筛选的资本,也让岗位竞争性更强,筛选条件更为严格。企业对应聘者第一学历的限制,对本硕专业连续性的看重,都是激烈竞争之下的结果。

有的企业出于岗位需求、成本管理、人才长期发展等方面的考虑,甚至更倾向于雇用本科生,而非更高学历人才。

高学历与就业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弱了,冯丽娟总结。这是如今的求职者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在这一现实之下,调整预期、做好长期规划,以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可能比学历、能力和努力都要更为重要。

以下是冯丽娟的讲述:

01

硕士毕业生增长

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发现了这种苗头。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收到的硕士学历的简历比本科学历要多。硕士毕业生求职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整个市场上出现了高学历就业的趋势。

事实上,企业的很多岗位要求本科学历就够了,比如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岗位,企业收到的简历一大把都是硕士的,但这些岗位对学历要求没有那么高。

这种学历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尤其在一些文科、商科、法律专业相关的岗位比较多见。大部分的技术类岗位,特别是像工程和研发类的,硕士学历相对而言比较适配。但是在文科、商科、法律相关的岗位,企业会觉得硕士学历就略微有点过了。这也是和每年的硕士毕业生结构有关。但总体而言,不管是哪个具体的行业,都普遍存在着硕士学历求职者增加的情况。

从我们对应届生求职意愿的调研中,也能看出一些线索。我们曾经调研过应届生的工作意愿,从2018年之后,硕士毕业生的工作意愿相对而言是最强的,本科生反而会倾向于继续读研、出国,或者花时间去考公考编。

而反观企业对人力的应用需求,他们其实对硕士学历的员工并没有过强的需求。这种选择有多种原因,比如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有可能硕士学历意味着更高的工资,又比如从岗位工作内容和学历对应的能力来考虑,本科学生一般接触的是基础知识,硕士学习就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这都和不同的工作内容有关。

从员工管理的角度,企业也会倾向于选择学历更匹配的求职者。因为学历不那么高的人,在一些诸如销售、门店导购之类的岗位,他的配合程度相对也会更高。另一方面这些岗位对于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来说也有点浪费。

最主要的考虑还是岗位具体的需要。虽然硕士平均收入高于本科,但是高出的范围也有限。这时候企业会从长期雇用、长期培养方向的角度去看,如果岗位需要的技能不是那么强,但是这个求职者学历偏高,企业会觉得他在岗位上的持续时间是有挑战的,那企业当然就不太愿意(雇用)。

学历和岗位的匹配与否,影响人才在岗位上的稳定性。比如我曾经了解到零售行业一家有名的跨国公司,他们最初招管培生要求本科学历,后来就发现一年之中,三分之二的本科生都离职了。

为什么?因为作为管培生需要先在零售店铺里坐一年,很多人就觉得我一个本科毕业的,还去店铺里面营业,受不了,于是就走了。所以后来这家企业招管培生,就招中专、大专学历的,匹配度很高,离职率也就降低了。

而目前企业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岗位普遍是一线的基础性岗位。它们大部分是面向顾客、面向用户的,比如服务、销售,这些基础岗位占大多数。在这些基础岗位上,员工的工作能力其实更多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力的提升也是依靠在工作实践中去积累经验。所以求职者他并不一定需要去读一个硕士才能胜任这个岗位。很多企业也认为,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和工作岗位需要的业务能力之间是存在距离的。

因此最后我们就会发现,现在有很多硕士毕业生,但是没有足够大量的,与高学历匹配的就业市场。

02

高学历,也要连续性

需要高学历人才的主要是研发类岗位。比如芯片、制药、工程、电子等等,这些岗位他们倾向于雇用高学历的人。有些岗位甚至硕士都不够,企业会觉得硕士也不一定具备了足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能够匹配这个岗位的需求。这种岗位也是有的,但是不多。

雇用高学历人才时,企业也会在意人员的专业连续性。这个问题在硕士生中间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本科生读研并没有专业的连续性,他们会因为不喜欢本科的专业,于是换一个专业读研。

但是企业不太相信这种本硕专业跨度很大的求职者,尤其是在岗位对专业性需求比较强的情况下。在企业看来,中国本科的基础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不仅要看求职者的硕士专业,还要倒过来看本科,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最终就是比起招专业不连续的学生,企业更愿意招在同一专业学习六七年的学生。

这种专业不连续的情况主要多发生在文科、商科,也包括一部分的理科。总体而言,理工科对专业深度有要求,如果要跨专业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需要前期有对口的知识,所以跨专业能不能跨成,也要看这个专业的门槛高低。在我们的了解中,电子、工程、医学类的专业,大部分连续性就会更高。但是文科、商科就更容易跨进去,也会出现更多专业不连续的情况。

比如我之前了解到一个学生,他本科是学哲学的,后来觉得这个专业不好就业,于是又跨专业去读了金融的硕士,但是硕士毕业之后依然不好找工作。在金融专业上学了3和7年的求职者之间,企业肯定更愿意选读了7年金融的。

这时候,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竞争的岗位或企业,他们能收到大量的优质简历。企业有得选,就会更看重本硕专业的连续性。

即使是要求高学历的岗位,今年的招聘普遍还是偏饱和的。因为今年大部分企业开放的招聘岗位本身就没有那么多,所以除非企业要求和限制特别多,90%以上的岗位都比较饱和,越是好的企业越是这样。

但是同时,小的民营企业又面临招不到人的情况,不是招硕士,他们招本科都很难。我们的毕业生基本上不太考虑小型的、不知名的民营企业,或者即使去了最后也留不下来,这个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03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现有的就业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高学历人才,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本科生去读研。只从考研人数来看,除了今年稍微降了一些,但过去已经连续增长了8年。

客观上来讲,本科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学历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读了硕士,就会导致本科生越来越不敢就业,迫于这种内卷的压力,感觉自己必须去读一个硕士。

大家都在卷的过程中,读研的盲目性和非必要性就表现得很明显。

我们调研过本科生读研的目的,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是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本硕专业是一致的,他希望能在这个专业领域内更深入地学习,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在求职中也愿意去找跟自己专业匹配度更高的专业。

还有一种就是想要跨专业读研,本科专业不合适,希望能换一个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专业。

第三种就是纯粹不想进入职场,考研能考上就读,至于读完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报考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怎么思考过。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学生读硕士的目的,和实际的就业情况之间就存在比较多的偏离,专业的求学和就业之间是脱节的。

一方面,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很多学生会参考自己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但是硕士三年过去,就业市场不同行业之间会有很大的波动,很难依据报考时的预期去衡量当下的市场。

这也就导致一个很残酷的现状,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多读了三年书,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头来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最终,对于大部分硕士生来讲,他们实际上是在和本科生争夺机会。当他必须去争取一些只需要本科学历的机会时,这种学历和岗位的匹配性问题,也要求求职者去调整自己的预期。

很多硕士生并没有这种概念。他们读了硕士之后,求职的预期就和本科时候不一样了,有人的心态可能是,我已经是个硕士毕业生了,这个工作我不能做。但是就业市场还没达到这个程度,现在的问题其实是,你是一个硕士毕业生,企业愿不愿意拿一个本科岗位给你,可能从企业的角度看,他们还觉得自己不一定留得住你。

调整预期很重要。在没有足够的与高学历人才相匹配的就业市场中,企业会随市场变化调整用人的标准,个人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但是现在对于很多学生来讲痛苦的点就在于,高不成,低也不成。

进一步说,当下高学历与就业的关联性已经越来越弱了。过去因为硕士少,企业又有一部分岗位有需求。但随着硕士增加,二者的关联也就逐渐减弱。学生也应该明确地知道,读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不一定能承载自己对职业的需求。

对于现在的求职者而言,选择比努力、比能力都要更重要。今天的求职者,他必须有所准备,他面临的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残酷的市场。但很多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认识是不够的,对于就业的思考也是放在最后才进行,这对于求职显然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生对于工作的心态比较消极、逃避。但实际上,就业市场存在周期性变化。与其一直在市场外旁观、不参与,其实可以多多在工作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力点。

就业市场是有周期性的,会有低潮期,也会迎来上升期。我们现在要想的是,如果这个市场变好了,自己有没有能力抓住时机,去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要求我们在探索中做更长期的谋划。但如果求职者一直是逃避、不参与的状态,很难搞清这些东西。

就像我之前也说到,学校教育和实际业务存在距离。很多事情是要做了,才能学到的,这也不是什么大的漂亮话,因为学生毕业一年也好两年也好,最终还是得面对就业的。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