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八十年前的期末考试,和现在的期末考试谁更难?

2024-01-02 11:32 来源: 编辑:腾讯网 浏览量:0

元旦过后,各大高校陆续进入期末考试周,“一边遗忘一边拼凑”的复习节奏再次上演。其实,“期末考试”并不是当下的产物,在八十多年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子同样有“学年集中考试”,命题的还是汤用彤、钱穆这样的名师大家。近日,这些“怀旧版”考题和相关解析在网上走红,不少网友纷纷赞叹老先生“有想法”,并对当年的学生“深表同情”,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节奏,一点都不比现在轻松。

【怎么考】

科目最多的学院,三天喜提十场考试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期末考试是南大永恒不变的传承,被专业课支配的“恐惧”年年都有。

南京大学的同学们整理出了1942年的期末考试日程,当年,这一考试形式被命名为“学年集中考试”,时间安排相对紧凑,三天便“结束战斗”。但在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年级,同学们要经历的考试科目也不一样。比如,理学院和农学院大一的同学考试科目最多,三天里喜提十场考试!教育学院的同学紧随其后,三天里共有九场考试。而中文系的同学们相对而言就比较幸福了,三天只有五门考试,其中四门还都是通修的。

这四门通修考试其他学院的同学也要考,分别为基本国文、基本英文、基本日文和中国通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相当重视的。在这基础上,理学院大一的同学还需要参加机械画、物理、微积分、化学、方程式论、画法几何六门科目的考试。进入大二,专业进一步细分,考试的科目也更加多元化,就连大一时颇为轻松的中国语言文学系,考试科目都精细到了诸子选读、文字学、目录学、伦理学等等。很多科目现在的南大的本科生依然在学。

考试时间的安排上也同样集中,一天最密集时可以考四门,从早晨八点开始,一直考到下午四点半。“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赛高考”,这条法则看来“亘古不变”。

【考什么】

很宏大!说明罗马灭亡之主要原因……

北大教务部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整理出了89年前(1935年)春天北大期末考的内容。开设西洋通史课程的是西洋史专家陈同燮,考题纵横捭阖,很是宏观,如“试将纪元前一千五百年至五百年间地中海东部及西亚一带民族状况作一比较叙述,或列表以明之”。还有“说明希腊人对于宗教政治及劳工之观念”“说明罗马灭亡之主要原因”等。

据介绍,1932年,西洋史专家陈受颐出掌北大历史系,随后增加了西洋史课程的设置,师资需求随即增多。此时,任教于厦门大学的陈同燮先生(1898-1970)受邀北上,开启了在北大的教学时光。

1932-1935年,在短短三年内,陈同燮先生在北京大学由讲师升为教授,先后开设了“西洋通史”“西洋上古史”“西洋近百年史”“英国史”“欧洲殖民事业发展史”和“1815年以后的英帝国”六门课程,多为国内首设,并成为北大一些其他院系的必修课程。

据学生回忆,陈先生上课时不仅注重讲授的逻辑性,还很讲究音调和姿态语言的变化。他对自己编写的讲义内容烂熟于心,为方便学生记笔记,甚至每讲完一段,都会说:“另起一行。”学生邹逸麟回忆说:“陈同燮先生操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声音浑厚,讲课一句连一句,没有一句废话,一字不漏记下来,就是一份很好的讲义。”

很批判!论述“实在主义”并且批评之

哲学家汤用彤曾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1935年,他给北大哲学概论课程出的补考试题充满质疑与批判精神。看两道题你就明白了,如“试述推理问题之大概并述古因明与新因明对于此解答之不同”“试述心理本质的观念如何发生”“试述代表实在主义之要旨并批评之”“试详述休谟(Hume)对于因果之讨论”等等。

汤先生执教北大数十年内,曾讲授“哲学概论”“西洋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等课程,而先生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研究、建树和贡献,也大多于这些课程之中得以体现。

北大的同学们还整理出了汤用彤先生上课时的现场:曾就读于北大哲学系的哲学家杨祖陶回忆,汤用彤先生上课从不带讲稿,绝少板书,也不看学生,而是径直走到讲台边一站,就如黄河长江一泻千里式地讲下去,没有任何重复,语调也没什么变化,在讲到哲学家的著作、术语和命题时,经常是用英语,就这样一直到响铃下课。听讲者如稍一走神,听漏了一语半句,就休想补上,因此就只能埋头赶紧记笔记,生怕漏记一字一句。

【还有这些意想不到……】

请“自曝”,你在中国通史班上有过多少次缺席?

这组关于期末考试的怀旧系列中,最为意想不到的,当属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考题。除了基础问题之外,还有“附加题”,内容包括:你在中国通史班上有过多少次缺席?课后有否笔记?曾看过哪几种参考书?半年的听讲,觉得哪几处有兴会,哪几处少兴?所发讲义、纲要、及参考材料,曾否细看?看后有何意见?

足足六个问号,不是考生都能看得“发毛”。有网友表示,还是老先生“有想法”!据介绍,钱穆先生于1931年夏应聘执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上古史、秦汉史等课程。从《中国通史》的考核原题可以看出,钱先生要求学生能针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形成自己的立论,而不是简单复述历史事实。不仅如此,钱先生还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设置了了解学生日常课程投入情况的小调查——或许这种对学生上课体验的密切关注,正是钱先生的课程如此受到追捧的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