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战防汛大考的底气和挑战
南京应战防汛大考的底气和挑战
(记者 赵丹丹 张瑜)洪水红色预警、长江南京站水位持续超10米、南京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对于南京来说,今年面临的防洪形势之严峻、防洪任务之艰难,为近年来少有。要防护江湖安澜,南京未雨绸缪,近四年多来,前后投入80多亿元到防洪体系建设中;同时注重对城市防涝体系的完善,让城市面临暴雨考验时变成能“吸水”的海绵,让老百姓家门口的积淹水“老大难”摘帽。在今年的防汛大考中,这套漂亮的防汛“组合拳”初见成效。不过,专家表示,目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要防洪也要防涝,退水期也面临出现险情的挑战,不能放松。
△三汊河口闸一带 顾炜 摄
南京四年多投入80多亿元,打造坚实防洪屏障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长江岸线197公里,占到全省的28%,这个数字彰显出南京防洪任务之重。这些天来,197公里的岸线大堤上,到处是巡堤的身影。江河湖库设有1700多个巡查站点,巡查人员4万多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严防死守。
△江涨建成的新防洪体系 江北新区公建中心供图
“巧合”的是,位于长江北岸一段5.6公里的堤防,今年6月刚刚全线贯通就“上岗”接受洪水考验,这就是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据悉,该工程起于定山大街(宏波码头),止于朱家山河,长度约5.6公里。工程内容之一就是将部分现有长江防洪墙改为集防汛、交通、景观于一体的滨江路,完成新防洪体系建设。
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定山大街至朱家山河段江堤原堤防形式为土堤加钢筋砼防洪墙的形式,宽度约0.6米,全线存在39处闸口,是长江防洪体系的薄弱点。此次改造采用“路堤结合”方式,对现有堤防进行平顺、提档,新建堤防路幅宽度分别为24米和18米,轮渡桥至朱家山河段(含定向河两侧,总长约1.23千米)按一级堤防标准(8米宽土堤)加固平顺堤防。今年6月1日前,工程顺利实现了一期工程堤路全线贯通,完成新防洪体系建设,为后期防汛提供坚实屏障。
△江心洲的堤防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供图
汛情期间,很多人担心四面环江的江心洲,其实岛民们很自信。65岁的洪德清是土生土长江心洲人,最近他每天都在巡堤。“过去大堤,没那么高,都是土堤,比较容易散浸、渗漏。现在大堤12米高,8米宽,建设标准提高了很多。”他说,最近长江水涨了不少,但离堤坝还有两米距离,很安全。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副总工程师郑宏付介绍,从2013年起,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先后投入近10亿元人民币维修加固了全岛22.4公里的防洪堤,梅子洲洲头以及左右源水下护岸工程、大江侧水下抛石护岸工程,全岛江堤实现了一个高标准的闭环。“过去大堤也就10多米高,五六米宽,现在高12.13-12.3米,宽8米。”郑宏付说,堤防还进行了防渗处理,同时为了保证河势稳定及江堤的安全,水下护脚做了水下抛石护岸及铰链沉排护岸工程等,耐江水冲刷。同时,他们还委托了长江下游局,对洲外水下岸线以及地形冲刷情况进行了一个动态监测,确保江堤安全可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南京在防洪体系建设中投入80多亿元,涉及长江八卦洲汊道整治、长江崩岸应急治理、滁河防洪治理、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水阳江干流胜利圩段堤防加固,以及秦淮河、秦淮新河的加固工程等,力保南京江河湖泊安然度汛。
下雨不怕淹,多处“老大难”积淹水点摘帽
长达43天的梅雨季落幕,可出梅并不意味着没雨,天气预报称未来一段时间江苏依然多降水。
早在汛期前,南京就积极做好汛前检查,确定了今年市级重点险工险段共42处,其中水务工程重点险工隐患8处、涉水项目重点防洪隐患8处、城市主要易积淹水点26处。据悉, 今年南京对26处易积淹水点按照“一点一案”的原则,确定24小时值守人员、排水设备等。
万达广场附近的燕山路是积淹水点中的“老大难”,今年几场强降雨中,“老大难”并没有被泡。据悉,早在2018年南京对泵站扩容,遇强降雨就及时打开,四周排来的雨水能被及时抽走并排到下圩河。
而之前逢雨就淹的银城东苑小区,经过整治,把原来直径0.6米、0.8米的排水管网更换成直径1.2米、1.8米的管网,路边增加雨口收集口等。同时,友谊河新建的石杨路泵站,排放能力达到50立方米/秒,小区居民再也不担心下雨淹水了。
海绵城市建设初现成效,湿地“吸水”防内涝
外有大堤守护,内有海绵城市建设,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是南京两个海绵城市试点片区。
“之前一下大雨就淹水,尤其是寅春路铁路涵洞桥,积水能没过膝盖,开车都难,更别说骑电动车了……”家在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建好寅春路海绵湿地后,这片逢雨就积水的区域再也不淹水了。
△寅春路海绵湿地公园 栖霞区住房和建设局供图
为缓解丁家庄片区的城市内涝,栖霞区改造了寅春路涵洞附近的涂家营沟河道和市政雨水管,将道路雨水接入海绵湿地公园内,提高片区整体排水能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丁家庄片区还有多条道路也运用了“海绵城市”理念,增加植草绿化带、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增强道路净化、滞蓄雨水的能力,实现雨水就地入渗、净化等。这两年的雨季,居民们充分感受到了“海绵”强大的“吸水”本领。
△江心洲大江侧滨江风光带海绵公园绿地 赵丹丹 摄
而在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大江侧滨江风光带,建成了730米长的旱溪、2980平方米雨水花园和5200平方米生态湿地公园。“下雨时,这些都是江心洲的蓄水池,雨水有效下渗。”郑宏付说。
江心洲还建设了不少海绵地块,地块里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江岛科创中心屋顶上郁郁葱葱,绿化面积达1349平方米。雨水经屋顶植被渗水、滞水、净化后,通过排水管道统一收集于地下室的大型蓄水箱中。此外,江心洲的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设计,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路面渗流进土壤,再汇入河道。
△江岛科创中心可收集雨水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供图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介绍,江北新区、南部新城也都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来建设。今年,南京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专家】
防洪水也要防内涝,退水期也要绷紧防汛这根弦
“防洪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城市的综合防洪能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说,目前南京启动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要对长江堤防进行严防死守,保障不漫堤、不破堤,确保南京城安全无虞度过汛期。
这段时间,大家对长江水位和防洪形势格外关注,他认为,除了关注长江水位,南京还要关注城市内涝,现在长江水位高,向外排水更困难。“虽然目前南京已经出梅,但不代表无雨,夏天雷雨天气多。”他举例说,短历时强降雨常常会引起局部涝灾,一般日降雨量200毫米左右的情况下,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或多或少都会引起涝灾。他认为,对于城市防汛排水要有规划方案,控制积淹水区域,要允许部分地势低洼区域存在一定时间的积水,淹在哪里要可控,最重要的是尽快排水。“还可以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部分临时可以‘吸水’‘蓄水’的海绵湿地等。”
张行南还指出,在洪水成因机制研究基础上,建立洪水预报模型,编制科学的洪水预报调度方案,依据及时准确的实时水雨情信息,为防洪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洪水预警预报,对防洪指挥决策十分重要。
张行南认为,这段时间长江南京段水位长期保持在10米高位,根据长江上中游目前的情况,退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意味着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高水位运行。“因此,还是要继续绷紧这根弦,以防近期内上游还有后续洪水的到来,尤其是要防范洪峰与高潮位在南京段相遇。”他提醒,要继续做好巡查、防汛物资准备等各项防汛工作,做好迎战更严峻的汛情的准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