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省经济薄弱村一年“摘帽”秘诀全在这两个字里

省经济薄弱村一年“摘帽”
2020-07-27 17:51 来源: 编辑:现代快报 浏览量:0

7 月中旬,南通如皋石庄镇砖桥社区,刚满28天的 1.5 万只小公鸡正在追逐觅食。室温和水温智能调节,喂食补水实现自动化,高科技应用在这里处处可见。土地集约化种植粮食,再与养殖业衔接节约成本,如今石庄镇的 " 循环经济 " 产业已经初现雏形。近五年来,这个昔日的省经济薄弱村自我转型升级,村干部手把手带动村民致富,到现在,村营收入已经增加到50多万元。

致富的秘诀是什么?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村干部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以‘生态’为核心来发展经济,这是我们竞争时的一张底牌。”

△砖桥生态农庄

投入两百万升级“装备”,村干部手把手带村民奔小康

稻谷通过滑管全自动输送,从去石、垄谷、谷糙分离,到净米、筛选、抛光都能全部“一键”实现,甚至连包装都有专用机器来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收割的稻谷搬进原粮仓的烘干设备,机器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颗粒饱满的“鹅玩”生态大米。能容纳20吨大米的保温库里,一袋袋大米包装得整整齐齐,准备发到下了订单的客户手中。

△现代化种植

这样智能化的场景,五年前的砖桥社区还完全不敢想象。当时,砖桥社区还是省经济薄弱村,2015年整个村负债210万,千余户家庭大多依靠传统农业生活,不少年轻人都选择离乡背井打工赚钱。为了摘帽脱贫,砖桥社区下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我们村干部带头寻找致富途径,后来和一些大品牌大公司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砖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智慧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6年起至今,村里集中流转土地1600亩,成立了粮食农地股份合作社,并投资两百余万建设了拥有烘干机、垄谷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大米加工厂,培管、生产精细化,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大米。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砖桥社区就摘去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如今,整个砖桥社区有6家合作社,86名工作人员。村里水稻年产量800多吨,亩产量达到1200斤左右,“鹅玩”生态大米获得市场认可,销售逐渐火爆,每年都被提前预定抢购一空。砖桥社区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水稻销量。

除了每年给村民们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合作社还会优先安排工作岗位给本村的富余劳动力。不少年轻人被村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吸引,回到家乡创业致富。全村村民年务工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超过100万元,19户贫困户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

“生态牌”变产品招牌,种养项目走出绿色发展路

毗邻砖桥社区大米加工厂的,是一座建成于2018年的生态牧场。7月16日下午,在牧场大棚里,年逾五旬的村民石太凤照看着刚满28天的鸡仔,按时给它们添水补充饲料。借助智能调节气温和水温的自动化设备,这1.5万只小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照料。经过90天的标准生长周期,这批肉鸡就能出栏了。

△自动化喂养肉鸡 严君臣 摄

“我们现在有8个养鸡大棚,每年大概出栏52万羽肉鸡。”社区副主任沈良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社区投入102万元,与南通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无污染工艺代为培育肉鸡。肉鸡出栏后由公司全部收购,不用愁销路问题,技术方面的难点也有专家进行培训指导。

从转型升级以来,砖桥社区始终坚持打好“生态牌”。在张智慧看来,这是砖桥社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种大米,基本实现了农药‘零使用’。现在大家都比较注重养生,绿色有机的食物更受欢迎。”张智慧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社区还在致力于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衔接节约成本,通过秸秆回收再利用、禽类粪便处理为农作物肥料等方式,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村里的蟹池

淡水养殖、种植特色高钙菜、香堂芋……围绕着“生态”做文章,如今,砖桥社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敞。每户家庭收入达到8万元,村营收入已经增加到50多万元。

通讯员 朱登峰 汤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严君臣

(社区供图)

原文地址:http://www.xdkb.net/p1/105861.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