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谁拿走了“相关干部”署名的勇气

谁拿走了“相关干部”署名的勇气
2020-08-13 08:32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如今,“不提名字”已经成为不少干部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干部在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在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

“相关干部”“相关负责人”等词汇,时常出现在各类调研、采访、报道中,而接受采访的干部为何没有署名的勇气?仔细想来,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调研、采访、报道,无非是对工作谈成绩、谈问题、谈意见,但谈成绩不能抢风头、谈问题担心被追责、谈意见需防得罪人,唯有“匿名”是最好的选择。

“匿名化”谈成绩,避免“节外生枝”。工作做出成绩时,除了要避免抢领导“风头”外,干部更担心个别领导会因为多了或少了谁的名字而“有意见”,为保险起见,所有人的名字都不出现,自己是“相关干部”领导们统一称作“相关负责人”,将“水端平”方为上策。更为重要的是,谈成绩要注意“分寸”,一旦“升级”为正面典型案例,就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由于不排除这些成绩是踩着政策红线干上去的,万一被问责,自己难辞其咎,匿名能产生虚假安全感。

“匿名化”谈问题,避免“接盘背锅”。不可否认,干部对反映问题存在后顾之忧,反映的问题越真实,越希望隐去自己的名字。因为,通常情况下,谁反映问题,谁就要去解决问题,所有吐过的“槽”都可能变成砸在自己身上的“锅”,万一运气不好,反映的问题引起了上级关注,谁就成了问题,极有可能被追责问责,影响到自身前途。干部抱着明哲保身的心态,要么不愿意谈问题,要么谈了问题却不愿实名,就是不想吃力不讨好成为“背锅侠”。

“匿名化”谈意见,避免“对号入座”。基层事务千头万绪,上级政策到底是简单高效,还是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最有直观感受,也往往能提出可行性意见。但倘若他们提出的意见针对性强,就会担心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会“对号入座”,误解是在针对他们,进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上级对本单位的评价。重重顾虑下,基层干部往往就不敢说、不能说、不愿说,造成唯上唯权、不敢担当,不愿动真碰硬的表象,“匿名化”收集意见往往比“实名”更有收获。

从本质上看,对干部问责的泛化、简单化,且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就是导致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甘愿“缺名少姓”的关键。敢讲真话反映的是担当,愿意听真话体现的是胸襟,只有干部敢于说话,敢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给本级和上级部门提供准确的参考和指引。想要走出干部“匿名化”的困局,终究要靠制度发力,唯有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给足干部说话的底气,署名的勇气自然就有了。(作者:刘厚廷)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