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莫让“快乐的网购”蒙蔽你的眼睛
莫让“快乐的网购”蒙蔽你的眼睛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115000元。”
近期,有记者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打着“拍卖”的幌子直售“名酒”,还以拼音字母标准“专特供”的暗语。早在2013年,国家多部门就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明确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
如上之事,竟是网络乱象的凤毛麟角罢了,消费者因为缺乏经验、缺乏常识、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受骗、上当的现象是屡见不鲜。
如今,网购已经成了中国人无法抛却的习惯,订货、收货,查快递、拿包裹,这些已经成了时尚,是“现代人”的标志,但因此潜藏的风险,却比想象的更大。
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有了偷偷转移和贩卖的渠道;与道德违背、甚至触犯法律的某些交易,也在暗中进行。因为网购、物流的发达,很多时候,国家监管部门也是有心无力,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当事情爆发了,隐藏不住,人们这才恍然知晓,国家这才有机会将之绳之以法。
比如以上的关于酒的例子,如果没有记者关注,没有买家举报,甚至没有公开贩卖,以隐蔽的网络渠道开展,再次明面的物流渠道运送,或许这条“黑线”会潜藏很久很久。
特别是价格乱象,更是一片混乱,某些商品更是达到了“垄断”的情况,更多的好的商品没有网络渠道,最终只能被迫加入“垄断”之列,或许更是心甘情愿的。
更特别的是“杀熟”,如今是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再也不是个人的隐私,成了网络中的档案。因为这些档案,我们被推送很多商品信息,被强制关注了很多本不会关注的东西,一旦它们吸引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也就入局,它们也就成功了。
网购是时尚,也是当代年轻人的标志,是无法割裂、无法切除的印记,对于此,我们当然也该报以友善和关怀,只是,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却监管和调研,以免违法分子趁虚而入,以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我们要擦亮眼睛,要紧守原则,不要被优惠、打折、好奇而蒙蔽了双眼。只要如此,我们才能避免财产损失,避免卷入违法事件中而不自知,最终落得可怜下场。(作者:肖壮)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