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坚持“四个强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四个强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2020-09-21 08:42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多年来,我省地方党委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枫桥经验”本地化,推广应用涉藏州县社会治理的“班玛经验”、玉树“村寺并联”、“同德模式”,着力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9月19日,新华网)

“治大国如烹小鲜”,基层稳,天下安;基础牢,江山固。治国理政,重在基层基础,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的治理水平高低,事关党的方针政策执行落实水平,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好实现程度,事关群众办事方便程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基础条件就是要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现实来说,就要做到坚持“四个强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推进。

强化党的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有效推进。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变成“零距离”,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重解决如何推进?靠谁推进?进度质量?等问题,重点还在于要始终坚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管理,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功能,增强组织力、引领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显“一个支部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领头雁效应,持续引领基层各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增强执行政策、服务群众、调解矛盾、发展经济、开展文明建设能力水平,始终保持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棒“主心骨”地位。

强化文明实践建设,激发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基层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基层群众的事情;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是基层群众;基层社会治理,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利民之事、夯基之路。群众精神面貌如何、思想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活动参与度如何、自觉性如何……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长效性,如果群众思想素养提升不起来,基层社会治理就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把全体基层群众的思想建设搞起来,基层社会治理才有永久的源动力。加强思想宣传工作,首先要思想武装基层干部,让基层干部学懂弄通、融会贯通之后,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媒介等形式,把党在新时代的政策、理论、道德观念、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了;树立先进典型、大张旗鼓鞭策后进,树立可供复制的先进标杆供大家学习借鉴;通过各类精神文明实践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参与,调动全民参与实践积极性,进而产生深远的实践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相关公司、文明建设社团组织按照规划推进思想政治建设。通过规范化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优化村规民约、行为习惯、民风民俗,提升自治能力,杜绝黄赌毒和其他一切不道德行为在社区、农村蔓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入新境界。

深化法治建设,护航基层社会治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社会治理,历经了集体治理——无为而治——家长制——德治——人治——法治,其中所隐含的自治、德治都属于人治范畴,不能完全治理好社会,唯有依法治国才是最有效的、最现代的治理方式,这是近几百年来各国治理的精髓要义。基层社会治理要达到规范、有序、符合法律规定、群众长期受益、群众乐于参与的要求,还得依靠法治,依法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建设,依法增强群众在“三重一大”决策中的民主意识,维护好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选举票决权,依法维护群众的利益诉求,依法惩处不法行为、不诚信行为,以法治手段营造法治环境,稳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强化经济建设,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设计得再美好,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支撑,任何活动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小游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群众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的重要指标就是有持续提升经济收入,经济收入提高了。腰包鼓起来了,群众才有精力有能力参与社会治理、有时间坐下来加强学习实践提高素质。各基层组织要在上级领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务工、三产服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确保群众经济收入有项目、有科技含量、有市场、有增加,并狠抓集体经济发展、做强做大,实现村级集体有钱办事、有精力办事、有能力办事,使基层社会治理在经济实力的保障下行稳致远。(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