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党员干部“带货热”的冷思考

党员干部“带货热”的冷思考
2024-02-22 08:55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近年来,国内各网络平台纷纷推出直播助农计划,各级党员干部也走出办公室、走进直播间,为当地农产品吆喝代言。可以说,“直播带货”是领导干部走近群众、走进群众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路径,是践行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直播带货”,既可以帮助滞销企业、农户渡过难关,又推荐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为民、亲民、爱民之举,呈现出了民有所呼、党有所应的鱼水深情。

党员干部“直播带货”之所以火爆,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支持。为了避免消耗掉这份信任,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适度性原则,避免因“直播带货”而忽略了本职工作,搞“面子工程”,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减少几分形式化的“官僚气”,增添几分为民服务的“烟火气”,在思想理念和行动上走心入脑,不夸大宣传,冷静理性的让网络营销成为助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慎重而为,把好思想意识关。各级党员干部应加强实干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锤炼自身,毕竟“直播带货”不是一场领导们的作秀表演,不能为“直播”而“直播”,而是应真正立足当地实际,帮助解决相关的农特产品滞销问题,特别是困难地区农特产品的销路问题。走出“直播间”后,党员干部还应继续立足当地发展情况,思考产业扶农助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好“直播带货”工作,更好地投身于为民谋利的事业中,推进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精益求精,把好产品质量关。党员干部进行直播带货,是以自身形象做背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受损的不仅是自身形象,还有可能损害当地政府权威性,这与新时代下实现防止返贫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严守产品质量关,坚决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或低质量产品,严格把控产品从生产、采收到销售、物流的每一个过程。对于部分生产条件较差的困难农户,应积极提供帮助,将各项资源向农村困难地方倾斜。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物流、仓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对市场需求变化应做到反应及时,确保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守住底线,把好纪律规矩关。客观来看,“直播带货”是各级党员干部利用网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尝试,业绩亮眼固然可喜,但若指望通过领导们的几次直播,就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领导干部在进行直播带货时应严守边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办事,既不能随意接受企业邀请,更不能参与相关营销活动。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员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加强对各种形式主义和违规现象的处理,使干部“直播带货”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总之,党员干部“带货热”,是在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我们应以“直播带货”为契机,目光长远,坚持实干精神。在参与直播活动的同时既要“带货”也要“带人”,充分发挥“土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村新“网红”,为品牌宣传储备人才力量,才能推动直播向常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解决好农产品销售的“梗阻”问题,在新业态、新领域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此方为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张天放)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