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新形象工程”:强撑面子折里子

2024-07-17 08:38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新华社近期连续推出《“新形象工程”背后还是政绩冲动》《少点摆“牌”大战,多些实干真干》等6篇“新华时评”,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围绕近期出现的“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引发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

超规模建设民生项目是“新形象工程”的典型代表,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张口闭口就是以“民生”为重,实则为扭曲的权力观和错位的政绩观打掩护。他们在民生项目、公共场馆、数字化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大搞“新形象工程”,不顾是否存在真实需求便仓促上马,甚至举债强推有关项目,最后却收效甚微,劳民伤财,沦为了“炫技治理”,落得一地鸡毛。

以科学的政绩考核,使其不必搞形象工程。为避免出现强撑面子折里子的“新形象工程”,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战略以及重大改革作为评估重点,围绕更多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指标进行,比如科技创新、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并把这些指标的完成与相关党员干部的晋升及福利紧密联系。只有建立起“能干不能干,人民说了算”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天地之间有杆称,秤砣就是老百姓”的份量,不允许把官运、提拔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才能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以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其不能搞形象工程。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相关党委政府部门能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所以,无论是困难地区,还是“不差钱”的地区,都必须管好政府的“钱袋子”,遏制乱花钱的冲动。为此还应建立起完备的规章项目管理制度,在项目决策、项目审批、项目监管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各种“新形象工程”盲目上马、走歪跑偏,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有畏、言有惧、行有止,实现由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严厉的惩治手段,使其不敢搞形象工程。一个地方的形象,不是靠一两个华丽景观撑起来的;领导干部的政绩,更不能建立在强撑面子折里子的“新形象工程”之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针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情节严重的”,处分由“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改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释放了强烈信号。可见,还应加大督促检查和惩戒问责力度,对做表面文章、造成浪费、群众意见大的“新形象工程”,一经查实,依法严肃处理,并将“说情者”一起拿下,绝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新形象工程浪费的是人民血汗钱,本质上和贪污受贿没什么区别,应该毫不留情地予以惩治。希望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莫为了强撑“面子”的光鲜而破坏民生的“里子”,而应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抓住群众闹心的“疙瘩”,以满意度作为度量衡,方能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治好影响城市发展的“病”,为百姓谋取实实在在的福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北省辛集市委宣传部 张天放)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