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亭抹去读者来信上的泪滴

王秉亭抹去读者来信上的泪滴
2020-03-02 15:27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编者按:王秉亭,生于1931年3月,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建国前参加工作,1960年郑州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日报社,从事党报群众工作40多个春秋,曾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和《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论坛及研讨会,曾被河南日报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王秉亭不仅仅是脚上沾满泥土,而且全身都散发出泥土芬芳气息,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也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为党的新闻事业和党报的群众工作,做出了平凡而又杰出的贡献。光阴似箭,寒暑易节,王秉亭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三年了,但,他心系群众冷暖,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感人的先进事迹仍然闪耀着光彩。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亭抹去读者来信上的泪滴

王秉亭(1931.3.-2017.3.)

传播党报先进文化 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王秉亭不辞辛苦,情系百姓,长途跋涉,为把党报的声音传播得更远。1986年10月中旬,河南日报社安排编辑王秉亭到新安县参加报刊发行工作会,头天夜里,他加班加点,自费翻印数百份《提倡村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农民日报>》等文章,发给部分乡村党支部。新安县境内的曹村、石井、苍头、铁门、磁涧等乡镇,群山绵亘,岩石裸露,地势起伏不定,海拔平均在700~1000米以上。王秉亭不顾山高路远,道路崎岖,翻山越岭徒步160多里,沿途中他同村支书促膝相谈:“党报党刊,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十分必要。希望你们紧缩其他开支,订一份党报。”

在王秉亭的鼓励和倡导下,曹村乡五个村党支部,尽管经费紧张,订阅了《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曹村乡前河大队党支部给群众订了一百多份《河南农民报》,平均每户订一份。苏守正一人订阅十七种报刊,从报刊中获得致富信息中药材种植,每年收入达到七八千元,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改善。

王秉亭看到新安县曹村乡农民邮递员李欣家庭生活困难,就把自己兜里的20多块钱掏出来塞给李欣,李欣不要。王秉亭说: “这是支持你办邮路的,你不收咱就不是朋友了”。李欣泪流满面,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王秉亭回到报社后,多次给李欣寄雨衣、鞋和衣物。

1995年10月,已退休后的王秉亭,仍自己拿出388元钱,为基层党支部和贫困户订报刊,给新安县曹村乡贫困的黄岭村、大扒村、小沟村、前河村订1995年《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和《河南农民报》等报刊,其中有4份《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传递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努力践行党的宗旨 好善乐施不求回报

王秉亭不忘初心,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为解群众燃眉之急。商城县汪桥乡东庙村的姑娘李福琴在病危中, 1986年7月21日向河南日报发出呼救:“我去年高中毕业, 因患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伤口痛如刀割,家里没钱给我治病。我躺在床上,忍受住煎熬。就这样等着去死吗?我还想活下去啊……”

王秉亭看信后决定,想方设法要救出这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姑娘。尽管王秉亭经济并不宽裕,他仍带头捐出30元钱。那夜,王秉亭办公室灯火通明,他把李福琴求救信复印了十几份,寄给亲戚、朋友和有关单位。王秉亭的奔走相告,众人纷纷慷慨解囊。面对一封封安慰信,一张张汇款单,李福琴不知说什么好,流下一串串感动的热泪。

1991年5月19日,全国首次助残日前夕,王秉亭把儿女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助残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都拿出来点的钱,支持残疾人事业!我过生日的时候,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生日礼物;等我死了以后,不要给我买花圈,先提前预付这些钱。”王秉亭把全家人的积蓄和自己的稿费,凑了500多元,捐给了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王秉亭扶贫济因,乐于助人,为许许多多贫困的家庭、残疾人送去温暖和扶助。渑池县老中医周国桢生活上有困难,王秉亭知道后多次给渑池县卫生局写信;洛阳市吉利区残疾女青年权菊先,对生活丧失信心,王秉亭给她寄去了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权菊先自此开始创作;为了资助偃师县残疾青年张荣枝生活,王秉亭带病四处奔波筹款;王秉亭了解到老山前线战士生活单调,就用自己的一些钱,为老山前线战士买书籍、报刊,持续不断地寄给老山前线……

1988年春节,王秉亭收到鹤壁市汤河街贫困户杨继红来信,反映家庭生活困难,度日如年,全家人在春节中抱头痛哭。王秉亭立即从工资中拿出100元寄去,并写信表达深深的关切之情。为了解决杨继红一家的生活困难,王秉亭给鹤壁市委写信,请他们妥善解决。

爱岗敬业讲原则 排忧解难勇当先

王秉亭像牛一样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不忘初心、坚守信仰,服务群众。年近花甲的赵克让,1949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历任小学校长、嵩县《生产建设报》编辑等职。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右派问题虽得到纠正,但没恢复工作。七年间,前后上访550多次,行程28000公里。赵克让抱着一线希望,卖掉几斤鸡蛋做路费,从嵩县直奔省城郑州找王秉亭。看到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听着赵克让声泪俱下的倾诉,王秉亭的心颤抖了。他奋笔疾书,向《人民日报》反映赵克让的问题,被《群众来信》摘编刊登。此事引起了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的关注,1984年11月,赵克让的问题终于彻底得到解决。

豫西山区渑池县青年叫陈定学,学生时代曾被打成“小反革命”蒙冤受屈1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写信上访多次,最后都是不了了之。1979年8月,王秉亭收到陈定学来信后,立即写一封充满温暖的回信,信后的署名是:“读者来信组政字528号”。陈定学的来信《河南日报》编发了内参,《中国青年报》也编发了“内参”,“内参”转给河南省委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1979年10月,陈定学持续了14年之久的冤案终于平反。几年后, 陈定学到郑州见到了日夜想念的“528”编辑王秉亭穿着一身褪色的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洗得发白的解放鞋。站在王秉亭面前,陈定学流着眼泪,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王老师,谢谢您!”王秉亭握着陈定学的手,只是憨厚的“嘿嘿、嘿嘿”地笑了笑。

王秉亭作为一名入党60年的老党员,认真处理好每一封读者来信,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他一人分管三个地区的读者来信,一个人顶几个人干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从1979年到1983年期间,王秉亭处理读者来信26326封,给读者的实际复信比这个数字要多好几倍,一般信后的署名是:“政字528号”,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奉献涓涓爱心,他擦去了许许多多读者来信上的泪水……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亭抹去读者来信上的泪滴

王秉亭接待农村基层通讯员来访

甘为人梯护花红 桃李不言自成溪

王秉亭扶持鼓励勤奋好学青年自学成才,投身经济建设。八十年代初,洛阳市青年李安民从16岁起任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团委书记,因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磕磕碰碰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得到王秉亭指点迷津。在王秉亭鼓励下,李安民先后报考洛阳市委党校,考取首届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成为专职律师,担任党政部门、党报和电视台、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被农民日报驻河南记者站及多家报社电视台聘为常年法律顾问和特约评论员。先后获铁道部“优秀辅导员”、市“学雷锋标兵”,被武警洛阳市支队政治部授予“拥军律师”称号。

1981年秋天,驻河南某部战士蔡诗华,看到连队附近有一条90度弯道的公路,短期内造成6起人身伤亡事故,蔡诗华写信提出改建道路的建议投寄《河南日报》,王秉亭编发后,被报社评为1981年好新闻一等奖。蔡诗华爱上新闻写作,王秉亭一直关心蔡诗华的成长,给蔡诗华写了100多封信,寄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材料和书藉。蔡诗华说:“我的写作生涯和出版14部诗集等等,王秉亭老师倾注很多心血和汗水,没齿难忘……”

河南省固始县三尖河乡青年农民赵国发热爱学习,想参加人民日报新闻写作学习班,因家庭困难没钱交学费,王秉亭立即和老伴李爱莲商量支持赵国发学习。王秉亭全家4口人,儿女都在读书,老俩口工资加起来不到100元,靠省吃俭用挤出60多元支持赵国发学习。赵国发1986年被华中信息报社聘为记者,后来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弘扬烈士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激励后人

王秉亭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999年3月2日,《威海日报》记者王士波在审阅群众来稿时,读到王秉亭的一封来信。信中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新闻线索:58年前,山东荣城县曾发生过一件很悲壮的事,那就是荣城县俚岛区峨石乡自卫团团部脱产干事、时年15岁的张晶麟因坚决抗日被日伪军杀害。

王秉亭信中说:“这位比山西刘胡兰还早5年牺牲的少年英烈,因为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地被日伪军据点分割,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 山东《大众日报》等都未能及时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共和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烈,特别是像山东荣城“刘胡兰式”的烈士张晶麟,年仅15岁就为国牺牲,为了民族解放战争,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希望各新闻单位派得力记者采访报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共和国是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威海日报》社立即安排记者追寻采访刘胡兰式的巾帼英雄张晶麟生活与战斗历程。4月4日,《威海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了长篇通讯《荣城,有位尘封半个世纪的“刘胡兰”》。4月23日,山东省《大众日报》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这篇通讯。随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数十家报纸先后转发了这篇通讯。5月10日,中宣部对《大众日报》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典型,发掘报道一位埋没58年的刘胡兰式烈士张晶麟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6月13日,新华社播发消息:“山东一位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张晶麟烈士的事迹在尘封58年后,被威海日报记者发掘整理出来,并大力进行了弘扬宣传。感人至深的烈士事迹在新的时代重现异彩……”

新闻媒体对张晶麟烈士事迹的报道,也引起了烈士的家乡荣成市掀起向张晶麟烈士学习的热潮。学习张晶麟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她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祖国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王秉亭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广大读者的心,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和爱,用生命书写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精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尹程起)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