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2年为南京人送清凉的“茶摊奶奶”又要出摊啦
“茶摊奶奶”又要出摊啦
4点起床,6点出摊,一张木质小方桌,一个搪瓷保温桶,一摞纸杯……每年夏天,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古林社区居民崔传面都会准时在小区门口摆上茶摊,为来往路人免费送去清凉。
△崔传面往搪瓷茶桶内添水
崔传面今年70岁,是个地道的“老南京”。在古林社区走访时,无论年纪大小,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说起崔传面,都会唤一声“小崔”。明明已是古稀之年,为何还叫“小崔”呢?
见到崔传面时,现代快报记者解开了这个疑问。眼前的崔奶奶是个性格豪爽、笑容满面的“老小孩”,“心态年轻”“热心肠”都是社区居民给崔传面奶奶的“标签”。
小小茶摊,一摆就是22年
1993年,崔传面下岗了。看着家中一对正在上学的双胞胎,为了补贴家用,崔传面在家门口摆起了修车摊。1994年的夏天,连着40多天未见雨滴的南京酷热难耐,每天结束工作后,崔传面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满满一瓢凉白开。深深体会过南京酷夏暑热的崔传面,自1997年开始,每年夏天都会在定淮门6号小区门口摆上免费的茶水摊。这一摆就是22个年头。
每天凌晨4点,崔奶奶就早早地起了床,清晨6点,小茶桌就已摆放到位。安置好茶桶,装上茶叶,放好凉水盆,码好小茶杯,崔奶奶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过路市民在茶摊饮用茶水
“以前,定淮门大街还是一条不太宽敞的小路,过往的行人非常多,60升的茶桶,一天就能喝掉好几桶。”为了装满茶桶,一天往返家和茶水摊几十趟是常事。崔传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那时候,为了备足茶水,孩子们每天起床都是热醒的,满屋子都是蒸汽,就像是澡堂一样。
22年时间里,茶桶换了十几个,小街巷也变成了大马路,唯一不变的是崔传面每年夏天的这份坚持。“南京的夏天那么热,环卫工、快递员,还有好多户外工作者,他们都有喝水的需要。”崔奶奶说,看到自己烧好的茶水能为过路人解渴,服务到这么多的有需要的人,她感到很幸福。
茶叶、甘草已备好,2020的茶摊“开业”在即
22年间,小茶摊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往茶桶里添水时,崔传面经常会看到茶桌上放着一角、两角的零钱,都是喝茶人主动留下的。崔奶奶时常感叹,好心人真多。“有一次,我还收到了一大盒礼品包装的茶叶,我也不敢收,就怕是有人落下的。晚上收摊的时候,旁边小店老板看我还没离开告诉我,那是一个路人留给我泡茶的。”
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崔奶奶的茶水摊还没有“开张”,但她已经早早备好了茶叶。“具体的出摊时间还没定下来呢,要看天气,三十四五度我肯定还是要摆出去的,那时候凉茶才能有人喝。”不过,崔奶奶也有自己的担心,“今年喝的人怕是会少一些吧,大家还没从疫情中完全走出来吧。”
5月16日,南京便已入夏,比往年提前了近10天,高温也已如期而至。为了让过往的行人能够喝到更为解暑的凉茶,崔奶奶还特意准备了足量的甘草,“我问过老中医了,他说甘草就是中药界的‘万金油’,放在茶水里还可以清热解暑,对身体特别好的。”
“今年我还准备了点别的东西,我拿给你看呀!”说完,崔奶奶兴致勃勃地冲进卧室,拿出了她的神秘“礼物”。原来除了茶叶和甘草,崔奶奶还特意备下了藿香正气水和清凉油。“去年我看我们社区书记准备了这些,我就跟他说,‘今年你就别忙了,我来准备。’昨天没能见到你就是出门采购这些了。”
当现代快报记者问起准备这些东西的开销时,崔传面奶奶连忙摆手说,“跟过去相比,现在生活好太多了,这些东西不管多少钱,我也买得起了。”现在崔奶奶每月能够领到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双胞胎女儿也已经出嫁,生活上没有经济压力了,“烧水、买茶叶、购置茶碗茶桶的费用,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要我还干得动,就要坚持做下去!”
“小崔嘛,就是个热心肠,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我们经常会找她帮忙,从没有一句怨言。”提起崔传面,古林社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
4月初,南京高校有序复学。与南京艺术学院一墙之隔的古林社区里,也陆续有学生返回。从4月17日到5月29日,崔传面奶奶每天都会在社区门口值守,提醒进出的学生们做好体温监测和信息申报,每日早出晚归,抽空还要为今年的茶摊做好准备。
“只要我还能干得动,身体还健康,这些事我就要坚持做下去!”崔传面说,与那些捐款的好心人和冲上一线的白衣战士们相比,自己做的这点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侯天卉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