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浸染红色情愫——来自“茅山长青”的记忆
一片叶,浸染红色情愫——来自“茅山长
在茅山采访的日子里,我总喜欢在早晨或者细雨之中。独自在村舍或乡村的小路上走一走。尤其喜欢顺着弯弯的小径往山的深处漫步,那个时候。面对身前身后的美景,总会在脑海里跳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古人的诗句。
前面说过,茅山是由三座山峰合体组成的江南丘陵,三座山峰分别被命名为大茅峰、二茅峰和三茅峰。山连山、峰连峰,常年郁郁葱葱,如诗如画,山和平地通常也没有分界。只是看上去山上的颜色淡些,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山顶猩红色的道观。而山下的绿色略显深沉,这深些的绿色就是茅山的茶园。几乎有田地的农户都有一块或几块茶地,这是农民们的命根,也是茅山和整个句容的命根。
茅山的茶和茅山磨盘山的竹子一样,是茅山人的“左心右肺”,所有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呼吸与心跳全仰仗着他们。
而大家熟知的“茅山长青”是绿茶中的一种。它像一位飘忽不定的仙女,高贵华雍,又深居山林,独寻清逸。现在的茅山长青很贵,甲级的清明前茶500克售价在5000~7000元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万元。
清明时分一杯茶,雨天凭窗读华章。
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品。南方人喜欢喝绿茶。绿茶中杭州的“龙井”为至宝,但这些年你会发现,江南一带不少有品味的人,已悄悄进入了品茶的另一个境界,喜欢喝炒青。甚至有人说,茅山长青是绿茶中的首选之一。我们知道,“龙井”茶之所以出名,除了其本身的特质,还与一个流传久远的“十八棵御茶树”的传说有关。有人说,这是清乾隆皇帝到了龙井村摘得那十八棵御茶树上的叶子回京后的“偶然”,才有了今天大名鼎鼎的“国茶”龙井。其实,“茅山长青”之珍贵,与“龙井”相比毫不逊色。
茅山地区早在隋代即为江南茶乡,传统名茶享有盛誉。清顺治年间,茅山东侧半山腰上的乾元观一带所产“乾茶”颇为有名,民国时期茅麓公司生产的“茅麓茶”风靡一时。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林业试验场在茅山石墩头开辟大片茶园,日军侵占后遭到摧残。
茅山民众种茶、制茶、饮茶、用茶习惯自然,历史悠久。抗战时期,家前屋后都零星种植,片片茶园如星星之火播撒福地。1938年6月13日,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进入茅山,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曾将司令部设在乾元观。战士们露宿观之西北良常山的三观洞、柏枝洞、老君洞,如今山洞已成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开发。
为了发动群众,争取道众抗日,一天夜晚,陈毅带着战士小丁打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乾元观。乾元观是茅山道院三宫五观之一,道长惠心白是茅山道教全真龙门派复字辈第二十代。陈毅与道长初次相见,虽不相识,但经过几番诗文唱和,坦诚交谈,终成知己。惠道长不仅愿意协助新四军抗日,还用当地所产新茶作为招待。陈毅轻啜一口,顿觉清爽可口,连称好茶。进而细细品味,苦尽甘来,两人会心大笑:“司令部设在观内,行!”
茅山的“笔杆子”杨广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之后,主要有两大爱好,一是闲暇时舞文弄墨,二是侍弄茶园。他曾经写过《茅山长青的红色基因》一文,还获得了镇江市作家协会举办的“茶故事”征文一等奖。他家屋后一小块茶园是他爷爷留下来的,30余株,每到清明,便旺旺的吐芽,嫩芽常露,微黄透绿,积蓄了一个冬天的精华全都储存期间。过去采新茶是他母亲的事,如今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他说:“采茶也是一门艺术,不可用手‘揪’芽儿,要用食指拇指对捏茶芽,然后再用指甲轻轻一掐,芽尖便握在手心,一芽一叶。这样掐茶尖,茶树不会受伤。”为丰富退休生活,杨广金加入了采茶队伍,成了名副其实的“采茶翁”。
解放后,茅山地区开辟了许多茶园,有茶园1.28万亩,年产茶500多吨。那是的茶场都是国营单位,所产茶叶上交国家,计划调配。
到了80年代,各个茶场大力开发名特优茶。句容春城乡茶场是江苏省良种茶示范基地之一,该场以机械化制作名优茶在江苏省率先取得成功,产有名优绿茶“金山翠芽”等。
茅山茶场当时是句容市多管局下的事业单位,后又划入句容农业农林局,最多的时候有茶农150多名,分布在一队、二队、三队、四队。陈毅在茅山活动时,曾在茶场的王庄村开过小型会议,品尝过村民自制的绿茶。
这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兴趣,在一个初夏的上午,我前往茅山茶场,拜访茶场场长兼党支部书记戴军舰。
戴场长发了个定位给我,我打开一看,显示的是老鸦岗。老鸦岗?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出句容城,沿着句茅大道向东驶去,二十分钟后右拐上了网红路。之所以网红,因为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福”字嵌在路中间,人们称之为“福道”。黑色沥青路面上,绿黄蓝三条彩带沿着道路向前伸展。“绿色代表生活之美,黄色代表生命之美,蓝色代表生态之美。”这条福道打通了断头路,拓宽了瓶颈路,串起句容的山山水水,成了当地的新地标。在茅山,像这样的“福道”比比皆是。
句容属于丘陵地带,道路起起伏伏,两边都是碧绿的庄稼地,也有一片片的茶园。又行驶了二十分钟,进入老鸦岗。老鸦岗的地名无法考证,只知道山岗像老鸦,村在岗上,以岗得名。
我估摸着快到茅山茶场了,因为我分明闻到了茶树发出的清香。放眼望去,果然看到漫坡的茶树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田野,嫩绿吐舌的新芽儿,一片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那浓淡相宜的绿色,看着真叫人舒服!一阵微风吹来,茶树随风起舞,绿色的海面上顿时泛起了阵阵涟漪。
茅山茶场行政办公区就在这绿岛之中,进入院内,有几排平房,白墙绿瓦,院内有一方池塘,鱼儿悠闲地游弋。水塘中间,一个亭子,一看就知道是客人品茗的好去处。
通过曲折回廊,见戴军舰场长正在回廊尽头的办公室等着我们。一番寒暄之后,我们便“谈茶论经”。戴军舰是句容市茶叶协会的会长,谈起“茶经”果然滔滔不绝——
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茶的论道可谓精辟。而从中延伸出的茶文化及茶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论茶人士中,陆羽算是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茶经》可谓茶道中的“圣经”。此诗如此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之美,可窥见中国唐宋时茶道茶论已相当普及,甚至盛极一时,而茶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升华为一种高雅的意境。
戴场长继续介绍道:我们茅山是著名的茶叶古产地,南朝梁代的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45年,他在《杂录》中有“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的记载。唐代乾元年陆羽也在茅山隐居,并与茶叶、茶具为伴,在茅山道观写出了《茶记》一卷,为日后创作专著《茶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宋代时,“茅山手工茶”中的“乾茶”已作为进贡皇室的贡品,它生长于茅山乾元观周围的青龙山郁冈峰,经冲泡不仅叶片形状特异,色质莹碧,而且香醇沁肺。这是由宋代乾元观小道士李悟精心栽培而成,后普及于民间。因此,李悟就成了“茅山长青”的第一代传承人。
就此,我们聊起了句容的品牌——“茅山长青”,使我对这一品牌的建立、推广和中间的曲折,有了明晰的了解。
茅山地区东临镇江、西依南京,地貌呈低山丘陵、峰岗、墩、凹、坡地平原等多种形体,山丘岗地起伏较大。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终年温、光、水协调,有适宜茶叶生产栽培的气候和土壤。
1986年4月5日,茅山茶场根据镇江市科委(86)44号文件精神,开始研制“茅山长青”茶。研制“茅山长青”,是为了缅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茅山地区的抗日精神,寓意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受领任务后,茅山茶场全力推动“茅山长青”的研制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编制了“茅山长青茶”地方标准和质量技术操作规程,获得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3年后,“茅山长青”茶终于在句容研制成功。“茅山长青茶”外形:条索扁园挺直、色泽翠绿、叶底细嫩匀整、冲泡芽头朝上、竖于杯中、栩栩如生;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很快得到了各级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之际,溧阳市王建钧来到茅山打假,欲将生产、销售“茅山长青”的茶场和经营户告上法庭。原来,当时由于商标意识不强,“茅山长青”商标被王建钧个人抢先注册。
茅山茶场立即整理相关资料,欲与王建钧对簿公堂,但心里也没有底气,毕竟人家注册在先。句容市茶叶协会、句容市林业局领导多次前往溧阳与其谈判,最后筹资23.1万元于2006年3月28日从王建钧手中购回商标权。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茶叶协会精心打造,2007年“茅山长青”被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08年“茅山长青”商标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这几年,为了做好“茅山长青”的推广工作,戴军舰也颇费了一些脑筋。2008年,他们邀请句容广播电视台专业人员,摄制了《道家名茶·茅山长青》专题电视宣传片,在国内有关电视台和自媒体播放。2019年,“茅山长青”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同年,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镇江市非物遗保护产品。2020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茅山长青”品牌价值为15.53亿元人民币,扩大了“茅山长青”在全国茶产业界的知名度。
在戴场长办公室,我见到了一块“茅山手工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戴场长说:“手工技艺制茶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具有独特性和文化内涵。这个项目的申报成功,对于推动和保护‘茅山长青’茶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一件事情。”
正说话间,手工技艺制茶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副场长周性枝走了进来。戴着一副黑边框的眼镜,弱弱的书生模样,不善言辞。但一谈起茶,马上精气神十足。
“从小生在茶场,很早就接触茶叶,我父亲是茶场的老技术员,这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也是我后来钟爱制茶的主要原因。” 周性枝说。
1986年,当时只有15岁的周性枝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茶,一进入这个行业,他便兴趣大发,从此开始与茶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在茶场当学徒时,周性枝每天勤勤恳恳与茶接触,大量的茶叶加工,每天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茶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
要想喝到一杯清香醇正的手工茶,对制茶人的手工技艺及制作工艺是有极高要求的。周性枝的手工茶把茅山地区历代炒制优质名茶的技艺精髓和家族传承下来的制茶“诀窍”融为一体,包含采摘、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初焙整形、摊凉、隔末、复焙九道工艺,制作过程有抓、翻、托、抖、撒、压、摊、荡、揉、搓、抛等十一种手法,一锅到底、一气呵成。
喝了这么多年的茶,就知道这款茶清香怡人,那款茶回味悠长,但对于如何手工制作出来的一无所知。我便提议,让周性枝“露”两手开开眼界。
周性枝欣然应允。
“长青茶叶味道香,不遇机会不得尝。年轻喝了精神爽,老人喝了寿也长……”在生产车间,周性枝兴头正浓,一边唱着小调,一边双手在温度高达200摄氏度的铁锅里不停地翻炒,抓、翻、揉、捻、搓,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手工炒茶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一定不能丢了。”当年爷爷的话,周性枝全记在心里,也一直这样做,祖辈发明的炒茶绝技就这样在周家一代代人的指尖上传承下来了。
“手工制作品质好的毛尖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做形、提毫、干燥五道工序。”周性枝一边用手在滚烫的铁锅里翻炒茶叶,一边介绍道:“揉捻可以增加汤色浓度;做形是固定外形,使叶面卷曲;提毫时,茶团在手掌之间来回摩擦滚动,目的是去除茶叶上的毫毛。对每一步动作和温度的把控都要严格遵循传统手艺。”
周性枝透露,绝活之绝在于“提毫”时,能否将茶叶的香气全部提炼出来。“提毫完成之后,要改用特别准备的杉木烧火,使锅内的温度迅速上升,茶香才能浓郁,如果掌握不好,不仅无法将茶香提炼出来,还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半个小时后,香气扑鼻的手工“茅山长青”出锅了,茶香飘满整间厂房。这个过程就叫做“火中取宝”。
周性枝几十年如一日地在高温中炒制茶叶,双手变得粗黑而布满老茧。他也从一位懵懂少年蜕变成了当地有名的“金手指”。
茅山手工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到了周性枝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第一代:李悟(宋代,生卒年不祥),他培育出了进贡朝廷的贡茶。第二代传人田保良(1938年~2018年)能全面熟练地掌握茅山手工茶制作技艺全部流程,特别擅长于手工茶的杀青、做形、提香等技艺。第三代传人王芳(1965年至今)是句容农业推广茶叶类研究员,现任江苏省茶叶学会理事、镇江市茶叶协会常务理事。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对于前来学艺的无数爱茶人士,周性枝总是有求必应,热心传授。“以前老人家说过技艺不能外传,但是时代在变,要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周性枝说。
“现在学制茶的人越来越少,老师傅成了‘香饽饽’,手工制茶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对于制茶人才的断层,戴军舰场长也是心急如焚。好在茅山茶场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抓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周性枝的儿媳经过培养已经成为骨干,在一次30多人参加的大赛中,他儿媳获得了炒青制作的第二名,这让周性枝非常自豪。
为了提高“茅山长青”著名商标的知名度,2018年4月15日,“首届中国茅山长青茶文化节”在句容茶博园召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江苏省农委、镇江市等单位领导以及全国100多家媒体参加了活动,活动举办非常成功。2019年4月18日又举办了“2019茅山长青茶文化节暨茅山红色旅游年”活动,盛况空前。
作为句容的知名品牌,句容市委市政府一直全力推进,倾情打造。2021年5月23日,“茅山长青 茶香国际”品牌推介会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活动中心举行,吸引了众多参展商驻足。活动现场,设立了专门的区域,展示“茅山长青”。茅山茶场、方山茶场等7家句容茶叶企业参加展示展销,前来品茶购茶的茶商络绎不绝。
“句容是‘中国名茶之乡’,拥有20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目前,句容种植茶叶5万余亩,具有60年以上制茶历史的茶场就有10家,年产干茶约900吨,产值2.5亿元左右。”句容市副市长徐飞现场当起了推介人,向各方宾朋介绍句容茶叶的独特魅力。他说,“茅山长青”以独到的“色、香、味、形”,荣获了包括“中茶杯”“陆羽杯”在内的全国全省茶叶评比的金奖、特等奖和一等奖,是公认的江苏省名优茶,希望大家喜欢“茅山长青”,也欢迎到句容品茗观光,游览胜景。活动当天,国内茶领域多位专家还对“茅山长青”进行了现场评比,并高度肯定其品质,评比全程通过抖音直播的形式在线与网友互动,将茶知识科普和“茅山长青”推荐融合在一起,直播吸引了40多万粉丝在线观看。
如今的“茅山长青”在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茅山当地人更是视若珍宝。
最最钟情于“茅山长青”的莫过于场长戴军舰了,一想起市场上鱼龙混杂,他就吃不香睡不着。作为句容茶叶协会的会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似千钧。他忧心如焚的是:“句容茶企组织结构松散,国营茶场和个体私有茶场并现,各采各的料,各做各的茶,产品虽多但品质不一、鱼目混珠,市场销售相互竞争,不乏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好好的品牌就给某些人蒙上了阴影,让人心疼。”
茅山茶农有句俗语:“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头会发颠”。事实上,虽然“茅山长青”产销两旺,但潜伏的隐忧也日益明显。
“低质内耗式的竞争是最大的隐忧。”戴军舰场长说。“大多数茶叶企业至今沿袭传统耕作模式,机械化、组织化程度低,这既制约了茅山绿茶进一步发展,又使茅山茶叶企业形成了低品质的‘割据’状态,不但规模效益低,市场竞争力薄弱,还牺牲了上下游的利益。效益好时,各个企业抢资源、占销售网点,效益不好时,企业对茶农不闻不问。”
为清除茶叶产业发展航程上的暗礁,句容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
2003年,句容市林业局成立“句容市茶叶协会”,以统一全市茶产业的组织领导,统一全市茶叶生产指导、技术服务、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扩大句容茶叶知名度,从而实现全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戴军舰的想法是,按照“扩规模、重标准、建市场、重品牌、育支柱、增收入”的要求,打造茅山茶叶航空母舰,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组织模式,强力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和茶旅一体化,推动句容市茶产业提升转型。
从“军舰”到“航母”,这个野心不可谓不大,但这也正是时代所需要的。
2020年,从上海拍卖现场传来好消息。这一年,从茅山上采摘的500克“头茶”,拍得3万元的天价。听到这个消息,戴军舰和茅山的茶农们激动得想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茅山的每一块绿油油的茶园都将变成“金山银山了”!祖祖辈辈过苦日子的茅山人能不激情难抑、百感交集吗?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一片叶子又何止富了一方百姓!
仅仅四五年光景,这一片美丽而外表柔弱的“叶”,在茅山大地上遍地生根茂长,由最初的几千亩,到现在的4万多亩,茶叶年产值近4亿元,已成为江苏四大产茶(县)市之一。这片“叶”后来还飞出了茅山,飞出了句容,飞到了全国各地。播下了创造数十亿产值的一片片广阔无垠的绿地与一座座青山……
茅山的每片茶叶,每一个茶农,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最重要论断的实践者与见证者。
(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赵柳方)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