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纸面服刑”终究难逃纪网恢恢
操纵“纸面服刑”终究难逃纪网恢恢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在王韵虹“纸面服刑”7年案件的查办中,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执纪,对其专利减刑、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等环节中有关人员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深挖彻查。截至今年8月21日,共对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医院等26个单位的65名公职人员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9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在法治社会强力推进的今天,过去那些严重违背法律、错误处理的案件,会在今后莫一天有一天会真相大白,违法犯罪嫌疑人将受到法律的处罚,不仅如此,那些枉用三尺的公职人员也将被绳之以法纪,成为纪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网上客”。
谁亵渎了法律,谁将被法律的铁掌拍个粉碎。今年,内蒙古发现了两起“纸面服刑”案件,其一为巴图孟和故意杀人案“纸面服刑”15年案件,其二为王韵虹“纸面服刑”7年案件,巴图孟和案还正在进行,王韵虹案已经传递进行了深挖,截止今年8月21日该“纸面服刑案”有26个单位的65名国家公职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逍遥法外的犯罪分子和轻纵犯罪分子的公职人员被同时处理,对受害人、受害人家属、犯罪分子、违法乱纪者来说是迟到的正义姗姗来迟,犯罪分子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胆大妄为的65名分公职人员受处来说是咎由自取。
常言道:“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遥想7年前,为了犯罪分子逃脱刑罚制裁,犯罪分子家属可谓手眼通天,找各种路数关系、开各种虚假证明,为虚假服刑上蹿下跳,以为“纸面服刑”就能够永久逃脱刑罚处罚。而当时在关键位置的65公职人员,他们不是不懂法律,他们也深知出虚假病情证明、乱签字、乱表态的严重后果,但是他们在人情关系面前、在金钱面前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忘记了公平正义、忘记了自己党员身份、忘记了初心使命,以侥幸之心践踏法律,有的甚至在退休2年后背追究党纪、法律责任,终究是侥幸造就不幸。
严管就是厚爱,放纵是祸害。因王韵虹“纸面服刑”案被追责问责的65名公职人员,来自最重要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医院等26个单位,涉及单位之多,涉及政法系统人员之多,充分说明“纸面服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人能操纵,而是多个政法系统要害岗位人员一起在违纪违法,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公检法司、医院、监狱等关键要害机构的人员,是他们搭伙造就了惊世骇俗的“纸面服刑”案件,他们当为放纵的权力埋单。
监管有盲区,必然有人乱作为。此案,侧面说明以前对这些机构的监管乏力,存在大量的监管“盲区”“死角”,必然有人利用监管漏洞非法牟利、为坏人开脱、让受害人流泪,让法律的最后一道大门失守,这种情况下,必须用法治的“杀毒剂”消灭苍蝇、老鼠这些害群之马,以法治的阳光照亮那些“阴暗角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王韵虹“纸面服刑”案65名公职人员被处理,是法治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次重大实践,彰显了党中央建设法治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案件触目惊心、成绩让人点赞。该案件警示所有党员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任何的违纪违法侥幸心理,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践踏公平正义把自己的人生搭进去。(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