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熬制社会主义“利口补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并作出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体制的决定。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我国稳步高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当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不断进行着理论的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才使得党在复杂严峻的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勇站潮头。从毛泽东同志拒绝照搬苏联的老路子,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体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和人民开始富起来;再到坚持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吸取养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继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些无不深刻体现着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因而对于我们当下的强国建设,要传承长久以往的优秀作风,顺应时代潮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敢于求变,善于创新,不断激发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历久弥新。
政府部门的高效运作需要管理的创新。管理创新是加快发展、提升效益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全面创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各地部门以改革的思路开展推进工作,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了一些创造性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敢于直面问题,发散思维,攻坚克难的管理创新型人才,涌现了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的丰厚成果。“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当下,要着重发挥好管理创新的独特效用,打造新型管理模式。政府机构应勇于尝试,完善创新奖励制度,对有创意创新举措的干部给予表彰并纳入考评机制,以期实现“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良好争创氛围。大胆采用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方法,不拘泥于老式老套,大力整治”处处留痕、事事台账”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更多的实践与精力放到落实上,助力形成高效合理的政府新管理态勢。
党员干部要注意基层工作的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下,只讲工作不讲效率是不可取的,而若想使工作更高效,就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究效率可以使我们更好完成本职工作,更直接、更快捷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要避免各种弯弯绕绕、繁文缛节,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补齐理论短板、坚定思想认识。多出深院、下高楼,对基层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本领,锻炼自身的能力,了解群众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积极提出创新性举措,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
目前,国际形势变换动荡,尽管我们在强大祖国的庇护下,身处和谐安定的环境,但仍要时刻拥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要清醒认识到如果一昧沉浸于当下而不加以创新,长久以往必定会产生各种严重后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创新之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王志琪)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